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南通:做强经济圈 融入都市圈
2023-07-24 09:57:00  来源:南通日报  
1
听新闻

月初,2022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公布,如皋凭借一个一等奖、三个三等奖,在全省科学技术奖舞台上,再次秀出硬科技实力。

夏意正浓,万里长江之上,自带六项“世界之最”光环的张靖皋长江大桥正在迅速“成长”。这座大桥,对进一步连接长江两岸长三角城市群、对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随着《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的发布,南通被划在上海大都市圈协同规划的“1+8”行政范围内,这无疑将给不少县级市带来新的发展契机。面对新机遇,如何在大都市圈建设中实现跨越式发展?如皋积极排兵布阵,给出了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答案。

做强特色园区,催开产业之花

挑起大梁的现代产业集群,是如皋的经济命脉。

在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电力及智能装备产业园,走进康瑞新材料科技(南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自动化生产线高效运转,工作人员往来穿梭运输,火热的生产场景扑面而来。

新型电力装备产业是如皋六大优势产业链之一。去年,如皋规划建设专业产业载体——电力及智能装备产业园,探索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康瑞新材料便是园区成立后落户的第一个重特大项目。“落户如皋,是看中了这里的产业活力。”企业负责人表示,项目累计投资50亿元,全部达产后年产值将超百亿元。

园区是产业集聚平台,只有把平台筑牢,才能引来凤凰。为此,如皋按照全市“一盘棋”的思想进行产业规划和产业布局,明确、强化、培育、壮大各园区主导产业,加快产业集聚集群发展。

长江镇发挥自身港口优势,发展壮大化工园区电子新能源材料、油脂化工产业。在金鹰(如皋)产业园内,年产10万吨新溶剂法纤维素纤维项目进入设备调试阶段,其卖点是“绿色环保,产品100%可降解”,可有力带动如皋新材料产业提档升级。

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围绕新创建的中瑞智能(如皋)制造合作创新园,加速集聚一批汽车及零部件、电力及智能装备等优质产业项目。氢能源产业,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重要一环。作为我国抢抓氢能发展机遇最早的城市之一,如皋先后招引落户20多家氢能企业。

高新区则继续深化实施“一区多园”创新引领工程改革,招引智能制造、精密光学、软件与信息服务等主导产业。6月底,投资50亿元的高性能稀土永磁体研发生产基地项目开始投产,可高效支撑当地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节能家电、智能装备和智能消费电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如何增强园区的吸引力、承载力和竞争力?在这一点上,如皋也没少动脑筋,一方面加快园区载体升级,大力提升主体设施建设,加强功能配套建设;另一方面加强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探索共建跨区域多层次产业创新平台,推动科技园区共建共享,努力把“产业名片”变成“城市名片”。

在创新中深耕,能级不断跃升

2022年,如皋新认定高新企业228家、净增142家,名列南通市首位。由此可见,产业链不断完善,优质项目纷至沓来,离不开科技创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县域是创新体系的主战场。今年5月,如皋入选创新型县(市)“国家队”, 创新成色十足,为其最大竞争优势。

在创新赛道上抢占“智”高点,属于如皋的高光时刻不仅一次。年初,江苏力星通用钢球股份有限公司喜摘“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字招牌,打破如皋国家企业研发平台“零”的历史。

手握发明专利50项、实用新型专利102项的力星股份,迎来产品高端化的“春天”:自主研发的“风能发电专用钢球”“高档轿车三代轮毂轴承专用钢球”分别被科技部、商务部等四部委联合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对于外界好奇如何才能登上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产业链顶端?董事长施祥贵一语道破:数十年如一日的创新。

一流的创新生态,是科技创新创业的根本保障。今年的新年第一会,如皋便吹响了进一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号角,并接连出招:推出科技创新三十条、人才新政二十二条等“真金白银”的激励政策。如皋还破除区镇行政区划的围墙与篱笆,统筹龙游河科创走廊沿线优质创新资源,精准招引壮大产业链集群,加速构建“龙”腾高地,全市科创氛围焕然一新。

如何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如皋在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价值链、资金链高度对接上蓄力,完善科技创新创业全链条孵化体系,打通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通道。

不久前,科技部公布了2022年度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名单,如皋市下原镇科技创业中心榜上有名。10多年来,这里累计孵化121家企业,项目涵盖医疗器械、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软件开发、科技服务、现代农业、文化创意等多种领域。

构建引才磁场,做优人才生态

人才是活力之源、创新之核。纵观如皋今年正在推进的各项重点工作,在多个领域擘画新蓝图,对人才的需求空前旺盛。

任务书上罗列着一组数据:今年如皋将全力突破重点人才项目,倾力打造优质人才生态,计划招引科创类、人才类、服务类项目共370个,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60名。

从一个仅有200多平方米的小作坊,摇身一变为产值1.5亿元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势加透博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源于背后的智慧大脑——一支由5名博士和11名硕士强强联手的人才团队,研发人员占比达40%。近日,好消息再次传来,企业又新增了2名省“双创”人才和1个省“双创”团队,成为如皋又一个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为了让创新浪潮奔涌不息,如皋坚持多向聚力、外向借力,不断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吸引和配置人才资源。

借助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大力推进的有利时机,如皋聚焦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主要载体发展需求,进一步深化产才融合,推动技术、设备、人才等各类创新要素跨区域协同共享,夯实高质量发展比较优势。与此同时,加快构建飞地孵化、基地转化、股权激励新模式,充分利用上海与苏南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平台,为南通市培育孵化科技项目、培养引进高端人才。

产业的集聚力、市场的创新力、人才的吸引力,共同铸造了如皋独特的城市竞争力。本报记者 陈嘉仪

标签:
责编:邵佳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