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10月24日南通讯 新一轮苏陕协作工作开展以来,汉中宁强县与南通崇川区紧紧围绕江苏、陕西两地扶贫协作与经济合作总体部署,立足两地的经济基础和资源禀赋,以完善机制为保障,以项目带动为载体,加强互融交流,拓展合作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在两地党政主要领导的推动下,已召开党政联席会议14次,开展调研交流、学习互访、商务考察等活动180余批1800余人次;组织实施财政援助资金项目159个,总投资4.7亿元,其中援助资金2.32亿元,项目覆盖贫困村的占比达到90%以上,惠及贫困人口3万人。两地经济合作也不断深入,建成了“苏陕协作港宁产业园”,签订了意向合作项目22个,落地投产15个,累计完成投资1.32亿元,带动1200余名贫困人口实现了增收;两地党政干部、技术人才赴对口协作地区挂职锻炼、交流培训达63批567人次,两地企业家交流考察达到380余人次;宁强县已累计向江苏输出贫困劳动力1222人,1049名贫困人员在江苏实现稳定就业,并依托协作、合作项目援建了13个扶贫车间、社区工厂,帮助农村劳动力实现就地就近就业600人;两地的6个镇办(开发区)、15个村(社区)、20家企业、7所学校和1家医院结对,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高频次开展。
4年多来,崇宁两地把苏陕协作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强化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精心组织,在各个领域不断探索、创新,得到了各级组织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工作成效斐然,特色亮点也十分突出。
各项工作机制健全完善
在两地对口协作的框架之下,先后制订了联席会议制度、合作项目优惠政策、苏陕扶贫协作项目资金资产管理办法以及稳岗就业保障、交流干部工作生活保障等制度,并在工作推进中不断补充完善,尤其协作资金、项目、资产方面的管理机制探索走在了汉中市前列,被兄弟县区广泛借鉴,在项目的申报、审批及管理环节编制了一系列的规范性模板,在全市苏陕协作项目管理工作中大力推广。目前,从组织领导、资金管理、人才交流、劳务协作、产业合作到结对帮扶各个环节均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保障了工作有力、有序地推进。
项目谋划起点高成效好
立足资源禀赋和宁强县域经济主导产业,指导部门、镇、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学谋划项目,建立了“十三五”苏陕协作项目动态管理数据库,努力提高资金的带贫效益和项目的示范效果。羌绣传承与保护项目在5个贫困村建成了传习基地,带动了全县1200余名留守妇女灵活就业;通过实施汉水源特色村、青木川镇特色小镇、巴山网红小镇及玉皇观生态观光茶园产业路、草川子村民居包装等项目,探索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为衔接乡村振兴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边远学校“校校通”、镇办卫生院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等公共服务项目提升了基层教育教学、卫生诊疗设施水平,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为解决易地搬迁贫困群众就业增收问题,从2018年开始即前瞻性谋划并引导各镇办申报社区工厂、扶贫车间,截至2021年共投入协作资金近2000万元援建扶贫车间,为易地搬迁贫困人口提供了1000余个就业岗位,阳平关镇子龙新区安置点在协作项目的支持下建成了3个社区工厂,提供就业岗位300多个,燕子砭镇集中安置点社区工厂2020年投产以来已稳定就业180人。先后向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注入项目资金4000余万元,占到近几年协作资金总额的20%,为引进大项目、好项目助推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基础支撑。同时在筛选项目时还将帮助残疾人就业作为要素,对能够依据工种实际向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的项目优先考虑,四年多来,苏陕协作项目已帮助残疾人就地就业达72人,人均收益4438元,残疾人培训后灵活就业104名,并投入资金对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条件进行改善,近百名残疾儿童因此享受到了更好的教育环境。正是由于精心谋划、注重指导、严格管理,宁强县已建成的150余个协作项目绝大部分生产、运营状况良好,呈现出处处有看点的好局面,持续发力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消费扶贫全链条升级
崇宁两地强化政府引导、鼓励社会参与、坚持市场运作、推动机制创新,从生产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市场开拓等环节着手全过程引导支持,苏陕协作消费扶贫已形成一条完整而紧密的链条,探索出了窗口式、阵地式、发散式、直供式、引导式、链条式6种模式,汉中市发改委作为典型案例向国家东西部协作办进行了推送。“宁强文旅农产品展销中心(港闸旗舰店)”迄今为止一直是汉中结对县区在南通最大的消费帮扶平台,已上架全市农特产品29类210种328个单品,累计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2020年10月该展销中心又在上海闵行区设立了分中心,进一步拓展宁强农特产品在长三角的市场。支持国有企业陕西汉江之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8个贫困村建立了消费扶贫产品直供基地,扶持建设的“爱心超市”以及汉中、西安“宁强农特优品生活馆”也陆续营业。规划建成了消费扶贫仓储物流中心、县消费扶贫工程仓储加工配送中心,推动了宁强县产地仓的升级,农副产品的预冷和储藏保鲜能力极大提升。此外,还投资500万元打造了巴山电商网红村、投资200万元建成了县电商网红孵化中心,截至目前已通过电商平台带货售货3000余万元。2018—2021年连续四年在结对帮扶地区筹办了宁强农产品展销会暨旅游推介会,组团参加了丝博会、汉中-长三角经济贸易、第四届南京智慧农业博览会、陕粤港奥博览会等产销对接活动20余次,借助东部省市的经济优势、口岸优势、市场优势,全力破解宁强农特产品销售难的困局。
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加深
两地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分别多次带队赴对口协作地区开展合作对接、资源推介、商务洽谈,在农业、工业、贸易业以及文化旅游、教育医疗等领域实现深层次、多形式合作。瞄准生物医药、水产养殖和纺织、电子产品等领域招商引资,台湾泥鳅、大闸蟹、小龙虾、南美白对虾等项目在当地养殖成功,招引的电子产品加工企业也辐射带动了当地该类扶贫车间的发展。文化旅游交流频繁,组织了“港宁一家亲”“羌族傩艺进港闸”文艺演出,开展了“港闸美·宁强靓”主题文化交流活动,宁强矮马园也在南通森林野生动物园内建成正式开园,两地文化共鸣越来越强烈;爱国村请来众多南通名嘴在宁强县戚家垭村开设“小院课堂”,成为远近闻名的百姓学校。两地教育部门通过交流考察、校长挂职锻炼、教师跟岗培训、专家团队送教等形式,从职业教育到基础教育,从语数外到音体美等学科,开展了多层次、多维度、全方位的共建活动。南通市第一老年病医院先后派出6名专家来宁进行医疗支援,并与县天津医院、中医院分别就优势学科开展共建,促进学术互动、资源共享。
帮扶资源向深贫村倾斜
在谋划、筛选、安排项目时优先考虑深度贫困村,全县14个深度贫困村的产业、就业、教育、医疗和基础设施均不同程度地得到协作资金的扶持,安排项目资金量占到近年来协作资金总额的29%。来宁交流的专业人才先后有29名挂派到了深度贫困村,来自东部发达地区的医生、教师和农业专技人才从专业上进行指导,从理念上进行提升,结对帮扶更实、更有成效。两地村、居共结对15个,其中6个为深度贫困村,通过捐资捐物受益50余万元。
社会力量参与协作的热情不减
4年多来,结对帮扶的崇川区和南通社会各界累计向宁强捐款、捐物折资已达到1100余万元,为助医、助学、助残出资出力,其中不乏众多感人事迹,尤其是美亚新型活性炭制品公司3次来宁开展助学活动,力求能够帮助更多的困难家庭孩子走出大山,彻底摆脱贫困,体现出了南通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下一步,崇宁两地将围绕江苏、陕西两省和南通、汉中两市的战略合作协议,按照优势互补、双向赋能的原则,加强探索,创新模式,推出一批典型案例,大力推动扶贫协作向全方位战略合作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