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见面会现场
中国江苏网讯(记者 李志华) 4月27日,由南通市委宣传部、南通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的“奋进现代化•跑赢新赛程”媒体见面会走进海安,来自中央、省、市媒体记者走访海安市高新产业企业,感受海安科技创新所带来的发展速度。
海安位于南通、盐城、泰州三市交界处,全市总面积1184平方公里,人口约100万,是全国著名的教育之乡、装备制造之乡、建筑之乡、纺织之乡、茧丝绸之乡、河豚之乡、紫菜之乡、禽蛋之乡、花鼓之乡和长寿之乡。2018年6月撤县设市。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21亿元,完成工业应税销售2370亿元、总量江苏长江以北第一,完成服务业应税销售1820亿元、建筑业施工产值1800亿元,均居省市前列。今年一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2亿元,继续保持稳健的发展势头。
海安市委书记于立忠参加活动
然而,面对缺江少海的自然条件,曾经的海安因工业基础薄弱,一度被称为南通“小六子”。“面对要素瓶颈的制约,正是得益于坚持不懈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海安市委书记于立忠说,近年来,海安市抢抓首批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和全省科技创新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机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努力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根本转变,探索形成向科技要增长、向创新要绩效、向市场要活力的县域经济创新发展新模式。连续三年被表彰为全省落实“科技创新40条”“科技改革30条”成效明显的地区,苏中唯一。
亚太科技专利墙
亚太轻合金(南通)科技有限公司,2008年落户海安开发区,公司面向航空航天、汽车行业、家用电子、机械制造等领域提供高性能高精密铝合金产品,主要产品形态为铝合金管型材、零件产品。公司总占地面积约470亩,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建设,总投资6.135亿元人民币,具备年产汽车用轻量化高性能精密热交换铝管、制动系统用铝型材、可锻高强度铝镁硅合金棒材、耐磨高硅铝合金棒材等共8万吨的生产能力;2016年投入二期,总投资为6亿元,扩充年产能4万吨轻量化环保型铝合金材,项目投产后正常年可实现销售收入约9亿元,年新增利润总额近1亿元;2020年投入三期项目,总投资6亿元,年产2.5万吨汽车车身轻量化及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的铝合金精密加工零件产品,项目投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约8亿元。今年,亚太科技计划再次追加投资新上项目,四期项目全部建成后,企业总销售规模将突破50亿元。
亚太科技产品展示
亚太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瞄准行业中高端领域,坚持将科技创新放在首位,先后与上海交通大学、中南大学、江苏大学、湖南大学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每年投入销售收入3%的资金作为科研经费,组建了由行业专家牵头、专业结构合理、涵盖各个年龄层次的研发团队,建有江苏省级“亚太车用铝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硬件和软件条件在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公司拥有授权专利95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 81项。2019年荣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奖》《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等多项荣誉。
中国天楹副总裁、技术总监李军介绍情况
中国天楹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城市环境服务和废弃物末端处理及再利用的大型国际化上市公司。业务范围覆盖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污泥处理、餐厨垃圾处理、危险废弃物处理、建筑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填埋气开发与利用、垃圾分类收运体系投资与运营等领域,并致力于打通从分类、收运、中转到末端处置的废弃物管理全产业链。2019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85.9亿元,税收近20亿元。
“公司尤为注重企业自主创新水平的提升,截至2020年4月,中国天楹及下属全资子公司已拥有实用新型专利授权477项,发明专利授权35项。”企业副总裁、技术总监李军介绍,用焚烧方式处理固废垃圾,会产生3%—30%的灰飞、炉渣等,天楹通过电离气体产生的高温等离子体处置危险废弃物,可以将灰飞、炉渣乃至医疗废物、化工釜渣中的有机物能完全分解,摧毁为小分子无毒物质,其他物质如重金属等则被包裹在玻璃体和陶瓷体中,用作建筑原料。这样的技术不但填补国内空白,在全球也是独一无二。
海安高科技创业园
而核心区总占地面积100亩,建筑面积达14万平方米的海安高科技创业园,则是海安吸收国内外先进科技、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的创新创业载体。该创业园有10幢创新研发大楼,主要发展定位包括电子E家、产业研究院、检验检测中心、高校成果转化中心、科技展厅等功能区。目前已引进海安南大研究院、海安中纺院、海安太科大研究院、上海北大微电子研究院四大产业研究院,打造4家省级众创空间,依托江苏省技术交易市场,提供技术交易服务。
园区以建设孵化链条为突破,夯实科技发展基础,以增强科技孵化能力为重点,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服务平台。对外拓展合作渠道,加强项目引进;对内整合资源,培育优秀企业,孵化培育一批创新型小微企业,形成新的产业业态,为建设创新创业型海安提供科技支撑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于立忠强调,近年来,海安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全局发展的核心位置,坚持“一把手”抓“第一动力”,优化组织机构设置,配齐配强人员,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推进机制。今年3月8日,海安市专门召开科技发展大会,创造性出台“1+13+1”的科创政策体系,加强对科技创新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将开发区和高新区的科创园由股级事业单位升格为正科级行政单位,落实科技局和重点园区“交叉兼职”机制,在全省开创先例。优选10个经济部门牵头培育十大重点产业,并专门设立产业科技创新办公室,初步形成“1+1+N”(1个部门负责人、1个职能科室、对接N个产业商会)的工作培育机制。
同时,全面开展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加大头部企业培育力度,发挥其行业话语权和技术储备优势,催生更多的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先后有5家企业获评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总数南通第一。2020年新增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家,南通唯一。大力实施高企“小升高”培育计划,建立培育库,实行精准化、全流程服务,鼓励引导中等规模企业加速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力争到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700家。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激发企业科技人员创新积极性,全面营造“如鱼得水、如鸟归林”的一流创新环境。
此外,海安连续举办七届“创新创业在海安”和“中科院专家走进海安”主题活动,突出中科院和“双一流”高校的对接,近600家企业与170多家国内外高校院所开展合作,每年新增产学研合作和成果转化项目300多个,年净增工业应税销售60%以上来自产学研合作项目。
开启“十四五”、踏上新征程,海安将全面贯彻南通市委、市政府关于科技创新的决策部署,深入落实全市创新发展大会精神,突出创新核心地位,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积极打造科技强市、人才强市,加快探索构建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县域现代化经济体系,为南通建设更高水平创新型城市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