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是世界地球日。昨天,一批特殊的升级版“小黄人”来到观音山街道各个社区,让可回收物“变废为宝”。
上午9点,中房·文华名邸小区居民戴玉霞拎着家里的一些纸板箱和塑料瓶下楼,来到小区的“爱分类·爱回收”智能回收机前。手机微信扫码之后,回收机仓门自动开启,她把可回收物投了进去,智能系统自动称出重量,加上新人红包,她的账户里显示了5.45元的金额。
“小黄人”全名是“爱分类·爱回收智能回收机”。“相比传统的废品回收方式,这款智能回收机全天24小时都可以投递,无需与回收人员接触。用户投递的可回收物由微电脑感应,智能称重,用户不用担心缺斤少两。”“爱分类·爱回收”前端运营负责人侯丕天告诉记者。
据了解,为了提升居民的投递体验,“爱分类·爱回收”智能回收机也在不断升级,和第一代机器相比,仓内容积提升40%,并增加了压缩功能,单次满仓重量可提升75%。回收机满仓之后,后台系统自动收到信息,并根据实时运营状态和车辆定位、交通状况等信息,派单给最合适的清运员,并自动规划好最优清运线路。运输途中,可回收物包裹上还附有唯一识别的二维码,支持来源追溯。
回收之后的“废品”去了哪里?侯丕天介绍,居民投递的可回收物在末端环节会被按照不同品类进行精细分拣,之后进入相应的回收再生产工厂,经过再生处理,最终“变废为宝”。“比如我们回收的PET瓶,经过再生处理后,可以‘变身’为雨伞、T恤衫、手提袋等各种物品,5个矿泉水瓶经过再生处理之后可以制作一把环保伞。”侯丕天介绍,通过把可回收物从生活垃圾里分离出来,可以实现1/3以上的垃圾减量,让这些再生资源免于和干垃圾一起被焚烧填埋,让它们物尽其用、循环再生。
目前,“爱分类·爱回收”在南通观音山街道46个小区共铺设了107台智能回收机,预计今年将在全区铺设600台智能回收机,通过“互联网+回收”,更好地助力生活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 记者蒋娇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