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早上9点多,长江通州段“护渔员”史洪伟驾着护渔船从通州区五接镇小李港闸出发,开始了一天的巡江工作,“同样是风吹日晒,但现在意义不一样了,以前是为一己生计,现在是为了保护好这片水域。”
通州有涉江岸线10.8公里,还有江心洲边缘13.1公里,属于长江禁捕的核心区。渔民上岸后的转产安置是否妥当,事关禁捕退捕成败。
目前,通州有退捕渔民160人,其中专业渔民36人、兼业渔民124人。50岁以上的有125人,占比达78%,绝大部分是初中以下学历。通州分类施策、精准帮扶,通过开发协助巡护、保洁保安、园林绿化等公益性岗位,组织能力提升培训,动员就近企业吸纳就业等方式,为退捕渔民量身“造”饭碗,让渔民退得出、稳得住、能挣钱。
退得出,政策有保障
去年4月,史洪伟、陆宝华和沈坚坚从“捕鱼人”变身“护渔员”,成为通州沿江水域护渔队的一员,协助渔政部门开展巡查救护工作。
“护渔员”岗位是通州专门针对退捕渔民群体开发的公益性岗位,发挥退捕渔民对鱼汛信息、水域情况更熟悉的优势,组织他们加入“护渔队”,开展日常巡查监管工作,聘用人员每月工资3600多元,聘期暂定10年。
为做好退捕渔民转产安置工作,通州抽调人社、农业农村等多个部门的精干力量迅速组成服务专班,并且专门研究制定了《通州区长江水域禁捕退捕渔民社会保障专项行动方案》《通州区长江水域禁捕退捕渔民转产转业安置方案》等,全力以赴推动退捕渔民顺利实现转产转业。
李港村三水巷志愿服务站有一对夫妻志愿者,他们是上岸转型的渔民周洁夫妇。退捕上岸后,周洁夫妇在李港村从事保洁员工作,负责主要干道以及镇区部分的垃圾清理。工作同时,周洁夫妇仍关注长江岸线的环境卫生,主动加入三水巷志愿者队伍,参与多次清理江堤垃圾、长江保护法宣传等志愿服务。周洁说:“是这片江水养育了我们,现在政府又为我们找到了新工作,我们也想为长江禁捕工作出力。”
稳得住,技能有提升
3月9日,通州组织的新一轮养老护理班结业,50岁的退捕渔民孙宝凤顺利“毕业”,取得了技能培训合格证书。“有了这个证书,政府部门可以推荐我们到家政公司和养老服务机构,找工作会容易一些。”
去年以来,通州将退捕渔民纳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范畴,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合格并取得相应证书的,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和鉴定补贴,补贴资金从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中列支。
通州区劳动就业管理中心主任王宇慧说:“我们根据退捕渔民群体特点,不断调整和丰富培训课程,选择一些简单易行的工种技能培训,让渔民有傍身之技,为‘闯出去’就业创业开辟道路。”目前,通州已先后免费为有培训意愿的退捕渔民组织开展养老护理、中式面点师等各类培训4个班次,其中职业技能培训3个班次、创业意识培训1个班次,像孙宝凤这样的“毕业生”有20个。
1月底,江苏省推进长江流域禁捕退捕工作领导小组给通州区人民政府发来表扬信,信中对通州在2020年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工作中,规范高效实施退捕推进、社会保障等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表扬。
能挣钱,上岸有岗位
通州160个退捕渔民中,除了一两个在平潮镇,其余都集中在五接镇。通州人社部门联合五接镇第一时间与镇区内恒科新材料、象屿集团取得联系,动员和发动就近企业吸纳退捕上岸的渔民就业。
江苏恒科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世界500强企业恒力集团在南通地区投资建设的大型纺织新材料产业基地,属于“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去年开始,该企业对通州退捕上岸的渔民开辟就业“绿色通道”,提供质检、投料、搬运等20多个岗位,并且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工作日全天候、随时面试上岗。退捕渔民黄金宝家住五接镇开沙村一组,第一个申请面试,51岁的他目前在恒科储运部工作,除了享受五险一金外,月薪有5000元左右。在他的带动下,20多个上岸渔民成为“上班族”,开启了“岸上的新生活”。
据王宇慧介绍,当前通州160名退捕渔民转产安置情况全部纳入系统管理,实行动态更新,并且强化长效服务,对已转产就业的退捕渔民,加强跟踪对接,及时掌握就业状况。目前,通州区所有退捕渔民中,除退出劳动力市场59人外,已实现就业或自主创业101人,全区退捕渔民转产转业率达100%。
记者 印春湘
通讯员 沈婷 钱志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