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160多家通企走进镇江与苏南五市高校开展产学研对接
2020-12-20 10:25:21  来源:南通网  
1
听新闻
  南通日报-跨江融合,共谋协同创新之道
  北固山下、西津渡旁,校企相融,科创风景正好。
  18日下午,2020南通跨江融合校企协同创新大会在镇江举行。160多家通企在市科技局组织下,集中与苏南12家高校院所现场对接,共谋校企产学研协同创新之道,共商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之策。
  此次活动是市科技局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全方位融入苏南的战略部署,加快推进区域创新一体化的举措之一。在疫情影响之下,市科技局今年仍举办了近10场大型产学研线上、线下对接活动,预计全年对接合作项目将超1000个。校企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为南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
  跨江携手,联合攻关技术难题
  此次大会,市科技局共组织160多家企业跨江而来寻求合作,前期征集到的技术需求达到近200个。翻开厚厚的技术需求选编册,其中有不少是一家企业带着三四个项目来的,神州龙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之一。
  神州龙芯是我国第一家全国产CPU“龙芯”企业,去年从北京整体转移落户至南通崇川区,目前主要从事集成电路设计、国家商用密码全系列产品开发以及AI技术及其应用产品的开发。当天,公司与南京邮电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将在封装测试板块设计上进行合作。“南邮在集成电路封装上有独特优势,对我们完善产业链布局有很大帮助。”公司副总经理冯国平说,伴随着企业的成长,产学研一直没有中断过。南通的信息产业发展环境好,叠加长三角一体化带来的利好,使得企业能够与苏南、上海等地的人才资源更有效对接。
  跨江携手,联合攻关。大会召开前,我市根据企业创新研发与成果引进等需求组织高校院所专家团队与企业进行了预对接,形成了一批校企产学研合作意向。当天,12个产学研合作项目现场签约,涉及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节能环保等多个领域。
  产业为基,创新资源加速集聚
  跨江融合大文章怎么做?产业对接是重点。此前,我市推动与苏南产业链协同发展、精准对接、深度融合,组织跨江融合发展大会,成立苏锡常通跨江融合产业协作联盟,推动20家苏锡常通地区商会(协会)、75对苏锡常通企业开展结对协作,为下一步苏锡常通实现跨江融合、共赢发展搭建了有效平台。
  苏南地区,分布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大学等数十所知名高校。以产业为基,产学研合作正带动创新资源加速集聚。
  “南通在产业发展方面聚焦‘3+3+N’战略,在海工装备、高端纺织、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方面,跟我们学校有不少契合点。”江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济建介绍,该校与南通的政产学研合作基础良好,近三年来与学校合作的南通地区企业超过60家。今年4月,该校还专程赴南通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签署《江苏大学与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南通智能感知研究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掀开了与南通校地合作的新篇章。他希望以这次大会为契机,更加深入推进江苏大学和南通高度融合,推动产学研发展,从而助推南通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当天,江南大学(如皋)食品生物技术研究所与南通裕华塑料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将协助企业开展多元化学与生物催化一次性综合净化二噁英及其他有害气体系统的开发。实际上,这已经不是江南大学(如皋)食品生物技术研究所第一次与南通企业合作了。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毛锦生介绍,作为江苏省产研院下属机构,研究所2015年落户如皋后,根据当地食品生物产业发展特点,开展了一系列成果转化,包括抗高血糖、高血压药物的研发生产等。“立足服务地方,我们将把更多的创新资源带到南通。”
  厚植土壤,打造一流创新生态
  科技创新,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政策支持。我市注重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发力,持续优化制度供给,坚持包容普惠与重点支持并重,全力打造更有活力的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形成了南通特色的科技创新环境。
  以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为核心,南通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和扶持政策,让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创新创业主体享受到全方位的支持。例如,市区企业购买科技成果和开展产学研合作,可获得单个项目支出经费补助50%、最高补助500万元的扶持。市科技局局长赵玉峰说,这项政策扶持,在全省乃至于全国都是最高的,极大调动了南通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的积极性。
  “通过这次大会与苏南五市进一步深化全面合作,是南通对接苏南科教资源的重要契机,也是推动南通产业创新的关键举措。”赵玉峰表示,下一步,市科技局将继续深入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多措并举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创新型城市。
  记者 王玮丽

标签:对接;产学研;南通;苏南;高校
责编:张慰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