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政策、金融、服务三方发力,南通通州激励高层次人才挑大梁
2020-11-06 14:01:00  来源:南通日报  
1
听新闻

昨日,南通通州区组织部联合发改、科技等部门联合对上周通过“510英才计划”专家评审的40多个创新创业项目进行实地考察,项目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科技创新领域。

科技创新一直是通州的主旋律,而科技人才又是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特别是迎来沪苏通高铁通车、北沿江高铁规划建设以及南通新机场官宣等多重发展机遇,通州对优秀人才的渴望日趋强烈。这几年,通州一直在思考和研究如何让落户的通州人才项目得到最好的“土壤”。

政策扶持,项目落户有底气

“通州创业氛围很浓,人才政策力度也大,不仅拥有机场,还迎来了高铁时代。”南通海晴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炜2018年带项目落户通州,这段难忘的创业经历让他忍不住为通州的营商环境点赞。

近年来,通州区紧盯三大地标产业和“一主一新”产业布局,大力实施靶向引才工程,对创新类项目给予最高500万元资助,对来通落户的创业类项目给予最高1000万元资助,并给予不超过5000万元的股权投资。对特别优秀或项目有重大突破的高层次人才或团队,采取“一事一议”方式扶持。对于帮助通州引进人才项目的中介机构和个人,给予最高30万元的引才奖励。

通州连续八年组织实施“510英才计划”,评审和资助创新创业项目264个,资助金额达2.33亿元。今年,该区又将评审优先支持条件拓宽,除了优先支持团队创新创业项目、全职创新创业项目、符合通州产业发展方向项目以及符合省双创条件的省外人才和顶尖人才外,将33周岁以下的青年创新创业项目也囊括其中。

截至目前,全区共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742名,其中顶尖人才70名,入选省“双创计划”109名,市“江海英才计划”155名,共争取省市资助额16358万元。

金融加持,科技创新有信心

“相比市面上成熟的电池供电的测温产品,我们的产品还有三大突出优势。”在近期通州的一场“人才+金融”合作对接会上,人才项目现场寻求“伯乐”。同时,创投机构、银行的相关负责人也带来了各具特色、针对人才项目的金融产品。

针对人才创业企业普遍面临的“融资难、渠道窄、瓶颈多”等难题,通州区定期举办“人才+金融”合作对接活动,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加强创新要素间的良性互动和有效整合。

该区在全省率先构建“拨投保贷贴”金融扶持链,即采取项目资助拨付、股权投资、贷款担保、提前放贷、财政贴息等五种不同的资金扶持模式,重点设立风险补偿池,建立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股权、债权投资风险补偿机制,融通科技与经济两大板块,破解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难题,打造产业核心竞争力。《“人才+金融”点燃企业发展新引擎》入选江苏人才工作改革创新案例。

目前,人才初创企业获得创投机构投资、人才贷款、担保贷款等资金支持2亿元,实现挂牌上市企业5家、进入上市轨道企业4家。

服务支持,人才创业有温度

10月27日,在南通科技镇长团十周年峰会上,通州创新发布“南通州线上招引平台”,在“我要创业”板块,项目申请条件、审批流程、政策保障等一目了然。

近年来,通州区进一步构建更加灵活、科学、高效的人才服务体系,从硬环境到软环境、从大环境到小环境,实现人才服务的精准供给,着力打造更有温度的人才“乐土”。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波及了人才初创企业的发展,在抗疫复产的关键时期,通州区充分发挥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集聚优势,多方汇聚智慧力量,积极化解疫情风险。科技企业家以及在通州创新创业的高层次人才自发组成联合性、非营利性的联合会,“在这里,我们抱团取暖、互促共进,有先来者‘指路’,后来者就能少走‘弯路’,有先来者‘打牢基础’,后来者就‘不再孤单’。”联合会会长、南通海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健说。

目前,通州71家人才初创企业实现产业化,年销售超亿元企业3家,超千万元企业13家,入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家。

见习记者 印春湘

本报通讯员 宗丹丹

标签:
责编:韩震霞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