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人口普查入户难 各显神通解难题
2020-10-22 10:45:00  来源:南通网  
1
听新闻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近日,记者跟随普查员实地探访入户摸底现场。

找人不好找,多次蹲守确认是空户

“您好,我是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员杜正飞……”昨日下午,南通开发区富民社区人口普查员杜正飞敲响了6号楼105的门,开始了入户工作。杜正飞首先表明身份、展示证件,住户确认其身份后,双方开始交谈。

富民社区是个老小区,“有上班的、有做生意的、有打工的,各家各户在家的时间都不一样。”杜正飞告诉记者,对于这些情况,他们分类开展工作。“对于经常在家的老人,我就利用白天时间上门;那些上班的年轻人,我们就采取电话预约的方式。”

即便准备得如此充分,跑空的情况还是经常遇到。“有一户,我上门很多次都没人在家。于是我就问遍了附近的邻居,最终确定这户无人居住。”杜正飞说,他负责的第一网格里,像这样的空户已经摸排到了三户。

遇到“歪果仁”,派出所、人普办来帮忙

“这都敲了第八次门了,怎么还没有人呢,而且今天是周末,怎么会不在家呢?”中远普查试点小区普查员陈雪又跑了个空趟,心里犯起了嘀咕。通过和邻里聊天,她了解到这一户是外国人并决定向派出所和区人普办求助。掌握了外籍人员和房东信息,确定外籍人员为孟加拉国人之后,陈雪分析了他们的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确定了上门时间。考虑到晚上入户调查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陈雪邀请了普查指导员和另一名男生一起上门。

敲开门后,孟加拉国外籍人员对两名“登门大汉”明显有很强的戒备心理。陈雪及时使用英语交流,说明来意并出示证件,外籍人员配合工作,完成了试点登记。

登记对象不信任,熟人陪同事半功倍

10月19日上午,通州区普查员拿着登记表格走进辖区内的安置小区工地,开始当天的试点调查工作。听说是人口普查登记,工人们一脸戒备,没人愿意填写。

普查员只好先返回村里,将这个情况告知了指导员,指导员和村里负责人商量了之后,决定先找工地的负责人说明一下情况,协助完成此次的调查。

第二天上午,普查员又去了工地。在工地负责人的帮助下,工人们很快就按普查员的要求填完了相应的内容。

本报记者 唐佳美 本报通讯员 陶晨 张慧

标签:
责编:芦艳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