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月16日南通讯 庚子新年近,如东冬训忙。连日来,江苏如东的党员干部正在享受”理论大餐”。
党员冬训开展以来,如东针对群众的不同需求,因人因地制订宣讲方案,把党的创新理论的“大主题”转化为党员群众急切关注和乐于接受的“小切口”,解决了理论宣讲“通俗化”和“简单化”的矛盾,让群众听得懂、用得上。
日前,南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黄正平在如东调研时,对如东的党员冬训工作给出了这样的高度评价:“如东用群众听得懂、听得进、愿意听的语言开展冬训宣讲工作,让党的理论飞入了寻常百姓家,效果事半功倍,值得学习和推广。”
板凳宣讲队,送“理”上船头
1月14日下午2点,虽然室外已经零下2℃,但大豫镇东凌滩涂的一艘渔船上却热闹非凡,掘东党支部的30多名渔民党员围拢在船头,津津享用“冬训大餐”。
“这几年国家发展变化大,能不能讲讲对未来渔业发展有什么积极影响?”68岁的老党员黄祝平问。“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继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这就要求渔业发展逐渐从粗放型向可持续发展转变。对我们自己而言,可以注重发展休闲渔业,培育渔业发展新业态。”陈云山回答道。
有着46年党龄的81岁老党员陈云山是大豫镇“板凳宣讲队”成员,他告诉记者,板凳就是他的移动讲堂,连日来他通过认真研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报告,吃透了大会的精神要义,再经过自己的启海方言“翻译”,让全会精神更加通俗易懂。
大海是渔民的粮仓,渔民们以捕捞为生,长期在海上作业。冬训期间,针对渔民党员多、出海作业周期长、学习教育集中难的实际,大豫镇紧贴需求、送“礼”上船,确保渔民党员冬训学习“不掉队”。当天,一起登上船头的还有一位渔业安全专家——镇渔业科副科长倪冬华。
“这几天雾很大,我们出海要注意什么?”“一要开启雷达,使用安全航速;二要根据船舶动态鸣放相应的声号,注意显示号灯、号型……”一个个注意事项,不仅实现了供需精准对接,还通过互动答题的方式,让冬训宣讲从传统的“授课式”变为了“互动式”,受到渔民党员的热烈欢迎。
庭院微课堂,就地取材效果佳
14日下午,在掘港街道盐垣社区,党员陈国琴家的小院里正在开讲“点赞中国之治”。
盐垣社区有不少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是个难题。当天,居委会从隔壁青园社区请来明霞香阁小区“居民自治”发起人80岁老党员刘正彬,给居民们上课。刘正彬“就地取材”,生动举例:“以前我们小区没法看,光废弃马桶就有14个,绿化带里更是堆满垃圾,居住环境一塌糊涂,怎么办?需要一个好的‘制度’。”
刘正彬侃侃而谈,他说,他发起“自己管自己,自己建设家园”的倡议,带领志愿者开始自治管理:收取保洁费、整理绿化带、维修路面、安装楼道灯……“虽然过程很痛苦,但是现在小区面貌焕然一新,大家伙的家园意识也明显增强。”他一番接地气的讲述赢得居民们阵阵掌声。
“摆上方桌条凳,端上茶壶碗碟,农家小院就是居民们最熟悉的地方。”盐垣社区居委会主任陈桂霞介绍,过去的理论宣讲无非就是听讲座、读文件、看视频,往往导致群众坐不住、学不透、听不好,近年来,他们创新宣讲形式,以党员中心户为核心,依托农家小院打造“党员加油站 庭院微课堂”,将党的理论宣讲服务延伸到百姓家门口,打通理论传播“最后一公里”。
不觉到了傍晚,“庭院微课堂”下课了。居民党员们和小院主人一一握手告别,66岁的老党员邵建军意犹未尽:“用大白话,举身边事,讲好故事,这样的冬训我们爱听!”
巧用“云”平台,冬训冬学新风尚
“每天打开‘学习强国’成了一种习惯,里面内容包括时政新闻、理论时评、古诗词等等,方便我们提高理论修养、拓展学习视野。”14日中午,党员张玉婷一边吃饭一边打开手机,将其中一篇文章推荐到平台交流群里。
在如东,利用“学习强国”平台主动学、争着学已然成为一种新风尚。从上一轮冬训开始,如东在组织开展“千人名嘴大宣讲”、“十小微课堂”宣讲、文明实践课堂的同时,把“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作为深化党员干部冬训冬学、传播理论、推动工作的有效载体,采用“线上+线下”的学习模式,有效解决部分党员工作时间长、学习时间不确定等问题,满足互联网时代广大党员干部对理论学习多样化、个性化、智能化、便捷化的需求,进一步拓展基层党员冬训广度深度,全面提升党员冬训实效。
如东还巧用“互联网+”思维,创新理论宣讲形式和载体,在“扶海微学堂”“文明实践在如东”等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上传政治理论、形势政策、法律法规等学习内容,将党的创新理论配送到“指尖”、传播到“耳边”。
“我们将继续拓宽冬训渠道,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切实将冬训成效转化成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激发干劲的自觉行动,汇聚推动如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蓉蓉说。(曹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