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共和国同龄人珍藏美好记忆
2019-10-09 16:37:00  来源:江海晚报  
1
听新闻

  共和国同龄人珍藏美好记忆

  铭记50年前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珍惜现在幸福生活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70华诞来临之际,共和国同龄人、古稀之年的画家侯德剑向记者展示了两张穿越时光隧道的照片,一张摄于1969年4月,地点在安源煤矿,画面是8位身着矿工服的小伙(右上图);另一张摄于今年5月,地点在安源纪念馆,画面为一群老人手持“怀念半世纪 感恩在今朝——重走安源路”横幅(右下图)。

  2015年6月30日,江海晚报《光阴的故事》专栏刊发了《46年前,他们结伴追寻领袖足迹》稿件,报道侯德剑、倪警、蒋宏贵等8人当年结伴追寻领袖足迹,铭记特殊年代那段激情燃烧岁月的故事。

  诞生于1967年的油画《毛主席去安源》,是当时中国社会政治生活和美术界的一大轰动事件,创作者刘春华的名字也随之响亮地传入了千家万户。这幅在“文革”期间印刷了9亿多张的作品,超过了当时全国的人口总数,被认为是“世界上印数最多的一张油画”。

  1968年,在这历史事件的发生地,位于江西中西部的萍乡安源煤矿,在矿区牛形山的山腰上,面向当年毛主席徒步来安源的方向,建造了一座气势恢宏的毛主席在安源革命活动纪念馆,由刘春华率领国内美术界精英创作布馆,成为以后全国各地纷纷举办“毛主席去安源”展览的样板。

  1969年新年伊始,南通市也成立了由杨志谦、邵应路等同志领导的“毛主席去安源”展览筹备组,着手复制办展工作。办展需要大量美工,筹备组在全市各系统中抽调一批具有绘画能力的人员。

  筹备组还从绘画人员中选拔一批同志赴红色安源参观学习,补充展览材料,这是一项神圣又光荣的任务。通过遴选,侯德剑、倪警、蒋宏贵、施慕荣、陆焕成、陈志炎、方国胜、王铁军8位同志幸运获此殊荣。同年3月9日,这8位同志肩负着全市人民的重托,怀着使命感踏上了追寻领袖足迹的红色之旅。

  “抵达目的地萍乡安源煤矿后,我们内心充满着对毛主席的无限崇敬,带着朝圣般的心情,参观了毛主席在安源革命活动纪念馆,并开始美术复制的各项工作。”侯德剑如是说。在萍乡期间,应萍乡矿务局邀请,由侯德剑担纲,蒋宏贵、陆焕成、王铁军协助为高坑煤矿纪念塔绘制11米的巨幅毛主席油画。“由于经费不足的原因,倪警等4人已先行回通。”侯德剑回忆说。

  这幅毛主席画像完工时,整个高坑煤矿万人空巷,煤矿工人们争相目睹这一形神兼备的领袖宣传画作。“我们这次美术创作,得到了军代表和矿领导的高度赞扬。”侯德剑说,矿工兄弟们还省下布票,拿出自家的被单,请他们画毛主席像。

  “在那个特殊年代,完成了一次特殊的美术创作任务,这在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中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回忆那段往事,至今记忆犹新、历历在目。”侯德剑说,今年5月10日,他们5位年逾古稀的艺友,相约数年后终于开启了“怀念半世纪 感恩在今朝”重访安源友的行程。

  “我们携带着当年在安源下矿井与矿工的合影、与安源高坑矿展览馆工作人员和军代表的合影;当年发黄的书信、购物找零的人民币角票,寄来的竹制毛主席胸章、搪瓷茶缸等物件。”侯德剑说,车至江西地界,易玉罗老师打来电话,她就是50年前为我们绘制毛主席像时送茶递物的讲解员组长,此次活动的联系人。

  侯德剑一行抵达安源纪念馆后,他看到纪念馆高矗山间,著名画家刘春华当年绘制的圆形毛主席去安源头像立于建筑正中顶部,俯视着当今的安源新区。侯德剑说,当年的展馆讲解工作人员和文字编辑拉开“怀念半世纪 感恩在今朝——重走安源路”横幅,与我们一起合影留念。

  侯德剑等人还专程赴安源区高坑学校参观,他们拿出当年的老照片、老书信、报纸和画作影集,师生们争先观看欣赏。萍乡市安源区教育局分管领导王萍丽发表情真意切的讲话:“江苏南通艺术家50年后重访安源友,不忘老区情、感恩新时代的举动,值得点赞。”

  记者尤炼

标签:共和国同龄人;安源;毛主席
责编:胡悦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