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江苏网5月28日南通讯(记者 曹敏)沟塘如网,弯弯曲曲。曲塘,这个有着千年厚重历史的里下河水乡,在历史画卷上描绘着一幅“岸边绿柳如茵、繁花似锦,水上舟楫穿梭、人声鼎沸”的独特风景。
曲塘镇地处里下河地区,始于唐,建于宋,是“南通西大门”,素有“金姜堰、银曲塘”的美誉。如今的古镇,成为海安首个迈入“百亿俱乐部”的乡镇。2018年,海安曲塘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7亿元,在全国“千强镇”中的排名闯进前400,列第398位,较上一年大幅提升72个位次;入选江苏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名单,将着力构建简约高效基层管理体制,建设现代新型城镇;第5次在南通19个中心镇年度综合考核夺得第一……
日前,记者踏访这个千年古镇,寻访她独特的发展之路,感受她的非凡魅力。

水韵曲塘:脏乱差臭已去,鸟鸣水清复返
水,是曲塘的灵魂。流淌千年的老通扬河与南来北往的河流相拥交错,将这里切割成若干块翡翠田园,形成“曲水流涟、荷塘月色”的美景。曲塘的水蜿蜒千年,成就了粮油集散、商贾云集的盛景,哺育了红学大家蒋和森、何永康等文化名人,孕育了苍龙舞、荡湖船等民间文艺。


23日,记者来到曲塘镇郭楼村。村民们在初夏的阳光中忙碌,阵阵凉风沿着曲联河吹来,两岸麦田一片金黄,一派田园水乡景象。曲联河全长约1200米,沿线住着近百户村民。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河道长严忠华见识过这里的“脏乱差臭”。“当时这里过去就是臭水沟,水面飘满垃圾,河道杂草丛生,没人钓鱼。” 然而,严忠华不曾想到,曲联河竟迎来了“新生”。他告诉记者,镇里对河道进行“三清两拆一放”治理——清河坡垃圾、杂草、违规种植,拆危房、违建,投放鱼虾苗,让河水美了起来,恢复了碧浪清波。今年一季度,曲塘获得的“水质改善奖励”就达100万元。同样美起来的,除了水还有村子。粉刷一新的墙面,干净整洁的道路,崭新明亮的路灯……看着村里变化,70多岁的郭楼村村民谢发喜不自禁:“环境变得越来越好,日子过得越来越美!”
串珠成线,连线成网。沿着曲北路,曲塘镇集中打造了周桥、郭楼、崔母5个人居建设示范点,新增绿化1万多平方米,不拆不挪,将一座座自然村落点化成水美乡村,因此曲塘还获得了“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的荣誉。


文脉曲塘:书香四溢萦绕千年,老街还似“旧日模样”
下午三四点,曲塘喧闹起来,一群群孩子排队走出校园,大街小巷顿时增添许多欢声笑语。教育是曲塘最不吝投入的民生领域,每年仅教师节表彰,就拿出百万重金奖励优秀学校和教师。教育,也成为曲塘人引以为傲的名片——从幼儿园到高中、中专一应俱全,集聚师生、家长一万多人,是海安教育体系最完备的乡镇,教育现代化南通领先。曲塘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质量的教育。

走进曲塘小学内的“广武书院”,青砖黛瓦上,一副对联惹人注目——读书便佳、为善最乐。“曲塘小学已有112年历史,建校之初,挂的就是这副对联。”校长周裕年告诉记者,保留下来的不止对联,脚下这19块石板也是清朝的原石。学校还成立了南通市小学中第一家学校博物馆——晓晓博物馆,将油纸伞、笆斗、木犁等老物件一一收藏,让孩子们近距离触摸传统农耕文化。
在曲塘,几条百年老街也被完整保留。漫步其间,仿佛走进旧日时光,青砖曲巷里,国营曲塘商场、曲塘幼儿园、曲塘派出所等建筑虽然人去楼空,铭牌依然清晰可见。看到曲塘浴室依然亮着灯,挂着“开汤”牌子,52岁的曲塘人景怀荣万分惊喜,“我小时候就是在这里洗澡!”
“保留老街,是为了留住古镇记忆。我们将整合力量,对老街进行保护性修缮,让它重焕生机。”吉祖荣自豪地告诉记者,千年文脉书香之城,曲塘先后获得 “江苏省文明镇标兵”“江苏省特色文化之乡”“江苏省书香之镇”等荣誉。

速度曲塘:贴心服务“以商引商”,双轮驱动冲刺“双百亿”
2018年,曲塘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经济成绩单:全镇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亿元,增长13%;实现工业应税销售78.96亿元,增长28.44%;完成服务业应税销售62.5亿元,增长71.2%……

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与项目的支撑引领密不可分。记者走进江苏克础流体机械有限公司, 1.3万平方米的厂房已全部建成,设备安装也已基本完成。“太快了!我们估计项目建成需要两年,签了两年的过渡厂房租赁协议,没想到仅用一年就建成了。”企业负责人方国华说,项目推进快缘于政府服务到位,污水管网配套、电线杆迁移等棘手事全部快速协调解决,一点没耽误工期。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达8000万元。
“围墙内的事帮办,围墙外的事包办。”吉祖荣说,“曲塘凡是对企业的承诺,绝对说到做到,不折不扣履行,渐渐在企业家圈子里形成口碑。”他向记者讲起一个招商故事。有一次,苏南一家模具企业的负责人,应在曲塘投资建厂的朋友邀请,参加曲塘羊肉美食节。在品尝羊肉的同时,朋友对曲塘的投资环境赞不绝口,让这位负责人十分心动。曲塘镇趁热打铁,仅通过两三次洽谈,就敲定了一个投资1.5亿元的模具项目。
“企业家讲一句,抵我们自己讲一百句。”吉祖荣说,曲塘已不再搞漫无目的“敲门招商”,事半功倍的“以商引商”成为主流模式。去年,曲塘共举办专题推介活动29次,签约项目2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0个,10亿元2个。目前,镇上每一块项目建设用地都有三四个企业备选。
优质项目持续落户的同时,曲塘原有企业也在不断提升,二轮齐转,驱动全镇经济高质量发展。一个月前,南通发布2018年度市长质量奖获奖企业名单,位于曲塘的双弘纺织光荣上榜。双弘纺织的前身是一家年产值仅2.7万元的乡镇小微企业,40年聚焦“一根纱”,先后承担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4项、星火计划项目5项,成功开发80多项省级以上新产品。以双弘为代表,曲塘一批企业在创新道路上勇往直前。去年,全镇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是原有总数的1.4倍;完成产学研项目15个,新引进成果转化项目6个;发明专利申请、授权等5项指标全部超额完成全年任务。
目前,曲塘拥有工业企业4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93家,形成机械制造、纺织服装、流体装备、现代家具、塑料制品、金属材料六大板块。该镇锁定目标,到2020年,工业、服务业应税销售双双突破百亿元大关。“工业百亿目标我们可能今年就实现。”吉祖荣信心满满。

福气曲塘:百姓荷包鼓起来,幸福生活跳起来

夏日傍晚,周桥村村民景有为搬了把椅子坐在家门口,摇着蒲扇与记者闲聊。“我们的腰包越来越鼓!”景有为高兴地说:“现在我们村里几乎家家都有汽车,我家就买了3辆,儿子、儿媳还有我自己一人一辆。这两年农村也堵车了,这不,镇上又统一行动,把村里3.5米宽的水泥路拓到了6米!”
周桥村党总支书记黄峰看着村里变化,不无感慨地说道:“我们现在的日子不比城里人差。生活条件好起来后,村里还特别重视环境,给每家每户发放分类垃圾桶,推广垃圾分类。”


傍晚的曲塘再次喧闹起来,走进红学公园,一群居民已开始热身,为每天一个半小时的广场舞作准备。“以前吃完晚饭看看电视就睡觉了,现在一天不跳就浑身不舒服。”64岁的范美珍告诉记者,每天晚上在红学公园里跳舞的有上千人。近年来,曲塘城镇建成区拓展到6.8平方公里,兴建了100多万平方米商住楼和12个居民小区。与此同时,20个小游园密布镇区,让居民走不上几步路,就能找到歇脚处。
曲塘镇党委书记吉祖荣说,曲塘正以“全国重点镇建设创特色、全省经济发达镇改革走在前”为目标定位,统筹推进项目建设、乡村振兴、生态环境、幸福城镇等各项工作,聚力打造海安西部经济重强镇、产业高地,努力建成海安西部中心、宜居宜业幸福小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