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南通“新闻老兵”重走中国远征军异域抗战路
2019-04-22 15:08:00  来源:南通网  
1
听新闻

  向王光寿老人赠送锦旗

  昨天凌晨,重走中国远征军赴缅抗战之路的南通日报原高级记者、现精华制药集团宣传总监王广祥从缅甸仰光飞抵上海后安返南通。

  从 清明节启程汇入“止戈传媒”主办的重走中国远征军赴缅甸抗战之路起,王广祥和参与此次活动的媒体记者、二战专家及相关人士一起沿着当年中国远征军抗击日寇 的战场,从仰光一路北上,在勃固、东吁、彬文那、仁安羌和萨当等地凭吊了牺牲在异域的远征军英烈,看望了多位远征军遗孀。特别欣慰的是,这次远行,王广祥 还见到了缅甸境内仅存的3位远征军老兵中年龄最长的97岁老人王光寿,向他敬赠了精华制药集团特制的锦旗,南通生产的国家非遗名药“季德胜蛇药片”“王氏 保赤丸”。并向另两位年逾九旬的远征军老兵戴全富、李光钿转交了精华员工的爱心捐助。

  4 月的缅甸,温度最高达42度。考察团祭扫了仰光近郊外的盟军二战公墓后,来到当年远征军200师痛歼日寇5000多人的血肉战场——东吁(旧称同古)。这 里耸立着由中国驻缅大使馆和缅华侨界出资重建的中国远征军纪念碑和纪念馆。清明当天,中国驻缅大使洪亮率员来到这里,主持了纪念碑、纪念馆揭幕仪式并代表 中国政府和人民向英烈们献花,缅华各界数百位人士也在场鞠躬致哀。

  考察团的到来,受到纪念馆馆长、原中国远征军新38师上尉连长杨伯方之子杨文博老先生和当地侨界的热烈欢迎。考察团向纪念碑敬献了花圈花篮。

  杨 文博介绍,抗战胜利后,中国军方曾在此建有中国远征军纪念碑,缅甸境内同时建有大大小小的多处远征军烈士陵园。1962年缅甸政局剧变后大多数中国标志被 毁,这一纪念碑和远在缅北的仁安羌大捷纪念塔在海峡两岸共同努力下重新修复。为了让中华儿女抗击外侮的彪炳战绩永存后世,在缅远征军后人和缅甸侨界年年都 以不同的方式缅怀和纪念中国先烈。为支持维护好这一历史留存,考察团成员向纪念馆表达了爱心捐助。杨文博表示,祖国人民的爱心不日将刻印在纪功石碑上,让 缅华各界世代铭记。

  彬 文那是缅北交通重镇,当年,中国远征军因英军不战而退独立抗击北犯日军牺牲惨烈,不得不踏上进入野人山撤退之路。十万大军在雨季的原始林中被毒蛇、毒虫侵 害,加之无粮断炊,近4万年轻生命化为一堆堆白骨。王光寿系湖北孝感人,当年,在“十万青年十万军”感召下,毅然投笔从军。1942年春,因伤与大部队失 散后加入地方抗日武装。日寇败降后,他因财力所限无法返国滞留缅甸至今。如果不是中国在缅孔子学院的陈龙勋校长通过友人查询,王光寿在湖北的亲人根本不知 他的下落。去年,中央电视台海外频道获悉此信息后,专程赴缅采访了王老。至此,现存最年长的远征军老兵终于浮出水面,轰动海内外。

  考察团拜访了老人,并向老人敬献锦旗。老人说:“今日祖国科技的发达和强盛,与昔日被日寇欺凌之时代已是天上人间。”

  缅 甸交通不畅,当年解救7000英军的仁安羌战场路途遥远,经过9个小时崎岖的山路,考察团在这座以石油而闻名的小城找到了耸立在一坐小山顶上金光闪闪的仁 安羌大捷纪念塔。这座塔下埋葬着当年远征军新38师师长,著名抗日将领孙立人将军手下数百位牺牲的官兵。当年,正是新38师刘放吾团长率不足800人的将 士驰援被围的7000英军和各国记者、传教士,经浴血拼杀终使成功突围。中国远征军此战绩一时轰动欧美。

  在 结束了仁安羌等地的战场考察后,团员们途经缅甸历史文化最为深厚的古都曼德勒后向缅北八莫地区前进,缅境最后二位远征军老兵戴全富、李光钿就居住在缅北的 村镇和密支那城内。然而,前方突然又传来缅北多支反政府武装持续开火的消息,缅方忠告团员安全不能保证。如此境遇下,考察团领队只能中止北上行动,将慰问 和捐助拜托“老兵回家”爱心组织志愿者转达。

  王 广祥说,这次重走中国远征军缅甸抗战之路的行动,充分表明国内各界在关爱远征军老兵的模式上已首次突破。从前些年民间扶助特困老兵返回祖国,到今天国家高 度肯定远征军战绩,多方彰扬老兵精神,再到中国大使亲自主持中国远征军纪念碑揭幕盛典,表明祖国永远不会轻怠每一位抗战有功的中国军人。南通日报记者

  本文图片由王广祥提供

标签:中国远征军;缅甸;远征军
责编:胡悦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