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勤周和他的儿子。
南通网讯 如果以百年计,五十年恰好是一个人的半辈子,也是人生最流光溢彩、最珍贵的时间段。然而,家住河南洛阳伊川的男子宋勤周,却在五十年间忍受着与南通亲人分离的思念之苦。19日,向晚报新闻热线求助的宋勤周说:“我渴望着见到我的亲生父母和亲人,希望此生不再留有遗憾。”
宋勤周说:“我是三个月大时经一位中间人介绍,被我的河南籍养父养母从南通领走的。中间人告诉我,当时南通没有火车,他是坐着轮船来到南通的;亲生父母的家,就在距轮船码头三四公里处,好像位于当时南通的南郊地带,具体是哪儿,这么多年,中间人也完全记不清楚了。”
宋勤周告诉记者,负责当年领养他一事的中间人今年78岁,姓李,也是河南人,还记得他可能有两个哥哥。但是,中间人只见到了他的一个哥哥,因为当时去南通带他时,他的父亲不在家中,是他的一个哥哥出门喊回了在外边做事的父亲。“亲生父亲看到我就要离开家乡,还特地出门为我买了一顶帽子、一双袜子。这就是中间人所说的我亲生父亲为我做的最后一件事情。”宋勤周透露。
被抱养后,宋勤周一直随务农的养父养母生活在河南洛阳伊川。十几年前,养父养母先后辞世,在去世前,养父母也向他介绍了一些亲生父母的简单讯息,但是信息并不明朗。
宋勤周落户河南后,和当地一名女子结婚,并育有一子一女。如今,子女都已成家立业,很懂事、很孝顺;自己和老伴也过着普通安逸的生活。“以前由于生活不太宽裕,没有能力到南通来寻亲;现在日子过好了,就想把亲生父母找到,消除人生最大的一个遗憾。”出生于1969年4月26日、今年50岁的宋勤周对记者介绍说,“听说,我的亲生父亲不知是姓徐还是姓许,当年曾与我的养父母有过书信来往,可惜,那些书信没能保存下来,遗失了。”
若有知情人了解此事的详情或线索,请拨打江海晚报新闻热线85110110。
记者周朝晖 实习生张树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