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6月7日讯 他是高师附小的奠基人,他是“不教一日闲过”的铁人,他是让孩子享受童年幸福的好校长——
办好教育,就是他的终极信仰
铁肩担教育,热血溉芳林
6月1日,省教育厅文件显示,南通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申报的基于张謇教育思想的“大生课堂”建设项目成为省面向基层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项目。据了解,今年全省只有49所,我市只有5所中小学获得此类项目建设资格。
作为该校的首任校长,年已半百的帅宁华深知一所新建小学成长的不易。在小学刚刚投入使用时,他就对教师们说:“我们是高师附小的奠基人,我们是来创业的。”
2013年7月30日,帅宁华第一次踏进高师附小的校门。那时的高师附小,林立的脚手架、轰鸣的机器声和绵延的土丘,完全看不出这是一所学校。
那年8月,天气异常炎热,他带领着22名教师,搬课桌,布置办公室、教室,打扫卫生,分发教材……身上的衣物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没有食堂,他们吃快餐;没有空调,他们用毛巾擦汗;没有自来水,他们去对面立大幼儿园取水……
那年8月30日,崭新的学校呈现在了286名学生和他们的家长面前,学生脸上的微笑,让帅宁华更加坚信自己的理想——“铁肩担教育,热血溉芳林”。
“不教一日闲过”的人就是他
“用‘不教一日闲过’来形容帅校长最合适不过了,不管何时何地,他总是精力充沛,不知疲倦,他是一个罕见的铁人!”高师附小副校长张晓霞如是说。
在帅宁华的字典里,“假期”两个字被他悄悄删去了。晨光熹微里,他高大挺拔的身影总是准时出现在校门口,迎接第一批像鸟儿般扑入校园的孩子们,用微笑带给孩子们温暖和力量。
2015年5月,学校接到承办市“512”地震应急避险逃生消防演练的通知。在仅有一周的筹备时间里,帅宁华带领全体行政班子成员每周早晚两次会议,构思、部署、调整演练活动。为了确保最佳的观摩位置,他拖着痛风的双腿,几次带头拆装舞台,搬运配件,踉跄的背影写满了坚毅。
2014年暑假,傍晚的暴雨让地势低洼的学校积水高达二十公分。积水不断涌进学校的地下车库,那里的电力设施危在旦夕。帅宁华了解情况后急忙赶到学校,卷起裤腿,脱掉鞋袜,和保安们一起用蛇皮袋搭建防汛墙。这群人一直和暴雨搏斗到夜里11点,地下车库的电力设施脱险了。参与抢险的保安事后表示:“帅校长做什么事都很认真,吃得了苦。”
铮铮铁骨男儿志,大爱无疆悠悠情。帅宁华校长正是凭借着对事业的大爱之心,凭借着这一股子韧劲,以奋发之态、火热之情、进取之心,赢得了教师、学生和社会的好口碑。
让孩子享受童年的幸福
帅宁华是一位极具思考力和学习力的人。激情与理性,智慧与行动,是这位校长的核心特质所在。在学校物态环境建设基本到位,教学秩序趋于稳定之后,他又紧锣密鼓地筹划着附小的又一次跨越。
他凭借对教育发展极强的敏锐度,在市教育局出台课堂教学改革“十二字”方针后,随即提出了大生文化下的“大生课堂”的改课主张。他亲自参加南通市“道德与法治”优课评比,获得一等奖第一名。他的拼搏精神又一次在优课评比中摧城拔寨,连续获得江苏省、长三角地区“道德与法治”优课评比一等奖第一名。
帅宁华这样说:“学校需要影响生命的力量,只有我们重视了用爱、用情、用心去做,才能够让生命熠熠生辉。”他苦心孤诣研究国家新颁布的学生核心素养要求,实现其于张謇先生的思想对接,构建了具有“南通味”的“武俭静立雅”课程体系图。
在学生家长中,韩国籍学生金施盱的母亲这样感慨:“是学校丰富的课程,让孩子在尝试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孩子参与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变得更加自信!”
有人曾说:“我们的社会从来不缺少努力的人,但真正做到从灵魂深处为信仰而奉献的人却很少。”
帅宁华,无疑就是这样一个人!记者沈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