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6月7日讯 “5月7日,我隔壁的黄鑫一张替人代打的体育彩票,中了1226万元巨奖,他毫不犹豫地拨打了顾客的电话,通知对方将这张巨额中奖彩票取走,开店靠诚信,做人凭良心,他经营的是良心。”6月5日,杭州市民葛美彬向我们讲述。
黄鑫是如东县河口镇关口村人,他的诚信故事发生快一个月了,至今还为当地市民津津乐道。
代买号码中大奖
毫不犹豫交顾客
今年5月7日,是体彩大乐透第18052期开奖的日子,当天,全国共中出4注头奖,每注总奖金达1226万元。当晚9点半,黄鑫像往常一样打开电脑,检索自己门店打出的彩票号,惊喜地发现有一组号码正是当天的头奖,他兴奋得几乎跳了起来,门店开业不到一年,尽管也频频有顾客中奖,但千万元大奖,还是第一次。
这个幸运儿到底是谁呢?黄鑫在脑子里过了一遍,发现这张彩票正是几个小时前,常客小江微信里托他帮忙买的,是一张12元的大乐透复式票。黄鑫记得,当天下大雨,小江发来微信,请他代买这注号码。当时,购彩时间快截止了,黄鑫先垫付了钱,将票号打了出来,顺手放到抽屉里。没想到正是这张黄鑫代为购买的彩票,竟然中了大奖。
黄鑫从抽屉里找到那张彩票,再一次核对。“巨奖啊,1200多万元呐!我当时特别激动,真心为小江高兴。”黄鑫没有丝毫犹豫,立刻拨通了小江的电话,告诉他中奖的消息。
电话那头,小江也抑制不住自己的兴奋,这组号码自己已经追了半年多时间了。由于雨一直不停,小江没有立即赶到彩票店,而是委托黄鑫保管那张中奖彩票。第二天清晨6点,小江赶到黄鑫家中,当黄鑫将彩票递到他手上的时候,他连声道谢。
黄鑫无私地将彩票“还”给小江的故事,很快便刷爆了朋友圈。有人说,黄鑫完全可以有很多理由将中奖的彩票据为己有:自己忘记买、对方没付钱,中奖的是其他人,等等。 “一千万元,靠我们夫妻俩开彩票店,可能几辈子都赚不到。面对这张彩票,我可以有很多选择,但我选择良心。”黄鑫坦诚地说。
事实上,黄鑫家境并不富裕,母亲在家中靠种4亩地维持家用,父亲在建筑工地打小工,辛苦自不必说,每天也挣不了多少钱。他和妻子来杭州打工4年多,至今仍租住在不到20平方米的简陋房里。如今,妻子怀孕休养在家,店里只能请人帮忙,而且即将出生的孩子对黄鑫来说也将增加很大的开支。“幸福生活还是要靠自己的双手来努力!这钱本来就不是我的,当然要还给人家。和钱比起来,良心最重要。”黄鑫说。
代买代兑寻常事
真诚赢得好口碑
四年前,24岁的黄鑫只身从如东老家来到杭州余杭仓前,租了一间店面,开办一家体彩销售店。在这里,他结识了从事体彩销售的云南姑娘罗翠兰,两人情投意合,很快喜结连理。婚后,夫妻二人精心经营着小店,因为他俩厚道热情,店里也出过不少大奖,生意渐好。去年9月,他们的第二家店在海曙路开业了,没想到,不到一年,竟然开出千万元大奖。
“我儿子就是实诚,这也是他店生意好的原因。”黄鑫的妈妈徐守秀说。去年,她到杭州看望儿子,看到儿子接到一个电话,就给打出了一张彩票,连忙问儿子:“如果人家不给钱,你不就亏了么?”黄鑫笑着说:“他们相信我,才让我代买的,我自然就信任他们。”
黄鑫帮顾客买彩票、兑奖这样的事情非常多,已经习以为常了。多的投注三、四千元,少的就一注2元,只要顾客开口,他就垫付。黄鑫粗略算了一下,这几年来,帮顾客去兑奖领回来的钱至少有两千万元,他一分不少地都交给客人。他说:“彩民是我的‘上帝’,与他们的感情是逐步培养起来的。”
在杭州一个星期,徐守秀发现,来儿子里店的并不都是来购买彩票的,尤其是傍晚的时候,有些工地上的民工到店里来纳纳凉,一直到晚上八、九点钟才离开,但黄鑫每次对他们都是笑脸相迎,给他们递茶送水。“看到上门歇脚的民工,我就想起在工地打工的爸爸,尽管他们不买彩票,我要力所能及地给他们提供一个纳凉环境。”
诚信缘于好家风
从小就有好心眼
诚信,缘于良好的家风。
黄鑫的爷爷黄明山是一名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从朝鲜战场回到家中,尽管家中生活并不宽裕,但他从没有向政府伸过一次手。“自己的幸福要靠自己去创造,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爷爷的教诲至今仍在黄鑫的耳边回响。
“爸爸当过兵,他经常教育我做人要讲诚信,吃亏是福。”黄鑫的父亲黄建林上世纪八十年代参军,参加过对越自卫还击战,退伍后,先后在镇砖瓦厂和化工厂上班,两次下岗,他都是自谋出路。由于没有技术特长,黄建林只能在建筑工地打小工。“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这样踏实。”他常这样对儿子说。
从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黄鑫到外轮上当了两年水手,尽管工作十分辛苦,他也干得有声有色。“只要不怕吃苦,以诚待人,到哪里都差不了。”两年的航海工作也让他积累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左邻右舍,哪家有什么事需要帮忙,他都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一天夜里,他进入梦乡,一位同事打电话给他,说家人生病需要送医院,他二话没说,赶紧起身开车赶了过去。
近一个月来,来黄鑫体彩店的人越来越多,更多的人是想认识一下这个面对巨款不动心的如东小伙儿。通讯员 冯志明 记者 杨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