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今年将推进五大行动 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
2018-04-13 09:50: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4月13日讯 为应对日趋严峻的老龄化压力,我市将推进医养结合,作为夯实健康养老服务的基础和提升健康养老服务水平的关键举措,着力提高养老、康复与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协调性和整体性,初步建立医养结合养老照护服务体系。

  老龄化呈现四大特点

  来自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市于1982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是全国、全省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地区,比全国早17年,比全省早4年,也是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综合来看,当前我市人口老龄化主要呈现出四大特点。

  基数大。201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20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25万人,占全部常住人口的比重达到28.47%,比上年提高0.98个百分点。其中65岁以上人口14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78万人,占全部常住人口的比重为20.12%,比上年提高0.92个百分点。我市是全省设区市中唯一一个65岁以上人口比重超过20%的地区,比全省平均水平高6.75个百分点。

  增速快。自1982年至2017年35年间,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净增149万,平均每年净增4.2万人。

  寿龄高。80周岁以上的高龄老人达36.11万,百岁以上寿星为1130位。

  空巢比例高。我市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家庭占全部家庭的比重为53%,其中超过40%的有老年人口家庭为单身老人或一对老年夫妇生活,个别地区空巢老人比重超过了70%。

  构建多样化养老服务体系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老龄健康服务事业,构建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体系,决策推进了一大批养老服务重点项目。”市卫计委主任陈冬梅介绍说。

  全市一直致力于在“老有所养”上下功夫,截至2017年底,全市共有养老机构243家,机构床位48249张,护理型养老机构(含护理院)35家,各类护理型床位22364张,占养老机构总床位数的46.4%。

  针对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老年健康教育,做好老年疾病预防工作,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港闸区依托“一助百”健康助老工程为民办实事项目,区政府每年安排80万元专项经费,免费为80岁以上老人提供送医、送药、送健康知识上门服务。

  更为可喜的是,我市以服务老年人健康为根本,创新老年护理、医疗、康复体制机制,统筹推进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建设的做法得到了国家的肯定。2016年6月,南通被国家卫计委、民政部确定为首批医养结合全国试点城市,并以此为契机,初步建立起医养结合养老照护服务体系。

  一方面,我市鼓励大医院通过医疗联合体的形式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开设联合病房,全面构建以老年康复医院、护理院、综合医院老年病科及老年门诊为主体,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为老医疗服务网络。另一方面,落实社会办医扶持政策,放宽准入,简化流程,优先支持社会力量投资举办康复医院、护理院等为老服务专业机构,在建设经费、床位资助、运营补贴、人员晋升等方面给予公立机构相同政策。先后建成常青乐龄护理院、瑞慈美邸护理院、安体护理院等11所护理院,专业护理床位超过1800张。

  再接再厉推进五大行动

  “下一步,我们将把保障老年人基本健康养老需求放在首位,围绕建设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城市、打造‘强富美高’新南通的定位,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布局合理、规模适宜、功能完善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保障老年人能够获得适宜、综合、连续的整合型健康服务,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实现健康老龄化。”陈冬梅说。

  据悉,未来我市将通过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深度整合养老和医疗资源,大力推进“五大行动”:围绕居家医养结合开展服务强基行动,重点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家庭病床服务的供给上务实推进;围绕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实施服务提升行动,推动社区护理站规模化、品牌化、规范化发展,推广“健康小屋”建设,提供就近、便捷的服务;围绕机构医养结合推进服务促进行动,提升养老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延伸医疗机构的康复护理服务;围绕专业医养结合机构发展开展倍增行动,至2020年,全市至少建成1所安宁疗护中心或有安宁疗护功能的医疗机构,护理院总量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护理型床位占养老机构床位总数50%以上;发挥南通中医药特色优势实施健康养老服务发展行动,坚持养生与养老相结合,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和村卫生室“中医阁”建设,发展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机构。(记者 陈可 实习生 顾天尧)

标签:
责编:胡悦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