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县总河长话治水 努力建设水美景美“幸福之城”
2018-04-08 09:18: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4月8日讯 水是生命之源,是一座城市灵动的名片。海安境内河道纵横、水网密布,拥有等级河道1217条,水域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94%。近年来,海安始终坚持经济、民生与生态并重,2012年起探索推行“河长制”,2014年启动“清水工程”,今年启动“水环境提升三年行动”,坚持标本兼治,全力以赴优化水生态,全县水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提升。

  坚持联防联治 落实各级责任

  去年以来,海安以“河长制”为引领,集中优势,形成合力,着力突破“九龙治水”困局。

  海安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总河长,分管负责人担任副总河长,水利、住建、国土等17个部门为成员的“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河长制”日常管理和督查考核等工作。明确各区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区镇级总河长、副总河长,并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目前全县共有县级河长12人、区镇级河长201人、村级河长349人,覆盖全县各级河道及近万个沟塘,形成“党政齐抓、上下共管”的组织网络体系。海安还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组织制定一整套制度,推动河长制工作有序开展。

  加强督查考核是河长制推进的重要一环。海安不定期对各区镇、各部门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干部选拔任用、年度考核等评价范围。常态化开展达标村推磨拉网式摘牌督查行动,对问题整改不力的区镇、村实施诫勉谈话、通报批评和摘牌。海安还探索推进县内跨区镇交界断面“双向补偿”机制,将考核结果作为安排县级奖补资金和工作经费的重要依据,取得了明显成效。

  坚持标本兼治 提升水体质量

  水质不好,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海安坚持河岸共治、治标治本,力争实现治病又除根。

  近三年,海安累计投入4.2亿元,持续推进水系连通和河道清淤整治,不断提升水体质量和自净能力。县城核心区积极推进区段河道清淤疏浚工程,规划控制区推进栟茶河、北凌河等重点河道整治工程,农村区域全面开展河道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推广河面保洁与河坡整治共同打包招标模式,实施市场化运作,重点区域清杂河坡面积39万平方米。同时加强河坡绿化,打造城乡河道绿化样板工程。

  河道整治,关键在源头。海安结合“263”专项行动,全面推行县、区镇、村(居)三级环境网格化监管,统筹推进水污染防治和农村环境“五位一体”综合整治。深入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应用占比达81%以上。合理划定畜禽禁养区、限养区,依法关停94家禁养区内畜禽规模养殖场。依法关闭24家化工生产企业,对全县印染企业、电镀企业进行全面整治改造。

  坚持管治结合 建立长效机制

  治水非一日之功。海安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水长清、岸长绿、景长美。

  海安在全市率先推行一二级及三级通航河道“市场化运作、机械化保洁”机制,三四级不通航河道“以河养河、生态保洁”机制。27条550公里一二级及三四级通航河道保洁实现机械化、常态化、长效化。1638条(段)三四级不通航河道沟塘,累计投放鱼苗564万尾。在不适宜养殖的河道沟塘,通过种植莲藕、空心菜和水生花卉等方式净化水体。

  为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海安搭建了“要素齐全、数据准确、动态更新、信息共享”的数字化监管信息平台,对环保重点对象实施“一企一档”“一户一档”,将全县24家印染企业、10家电镀企业、18家污水处理厂、5家畜禽粪便处理中心以及2307个市级规模养殖户全部纳入日常监管范围,推动污水、畜禽粪便等处理利用的全过程可追溯管理。

  海安坚持财政资金向水环境整治工作倾斜,确保人员、设施等各项要素保障到位。加强污水处理项目建设,建成5座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覆盖率96%,日污水处理总规模达13.7万吨。建立畜禽粪便收储运组织9个,配备专职人员91人,购置各类收运车辆62辆,月平均清运处理畜禽粪污1.2万吨。全面推行农村保洁服务全日岗制,落实岗位责任制,不断提升农村保洁职业化、精细化和规范化水平。

  随着河长制的深入推进,海安水生态环境得到了持续改善,生命之水更加清净灵动。海安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治水兴水重要思想,全力打造河道管护升级版,努力建设水美景美的“幸福之城”,为南通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作出海安应有的贡献。

标签:
责编:胡悦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