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不息建筑人 矢志不渝建筑梦
2018-03-30 11:05: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3月30日南通讯(记者 曹敏)海安,素以鱼米之乡闻名于世,更以“建筑之乡”名扬四海。海安建筑业卧虎藏龙,人才辈出。在这支铁军劲旅中,有一个人披星戴月、风雨兼程地追随着海安建筑业发展的步伐一路走来。

  他是扎根工地、爱岗敬业的劳动模范;他是勤于学习、善于钻研的技术标兵;他是严把质量、真抓实干的全国优秀项目经理……他就是江苏省苏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江苏科技职业学院(原校名南京化工学校)87届校友刘稳山。

  赴宁求学沐杏雨,岁月如歌感恩师

  刘稳山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海安人,高中毕业后便在海安建筑勘察设计院工作。1984年,他通过了职工中专的统一考试。19岁的他怀揣着建筑梦和36个少年一起走进了南京化工学校,学习工民建专业。

  那时候校园虽然不太大,但建筑却非常有历史。当年校园中的食堂拥有着极其特殊的结构——薄壳结构,是中国第一个薄壳建筑。刘稳山在进入学校前就已经对这一建筑仰慕已久,当他真正在校园中看到这座建筑时,依然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同时也为自己能有幸在这里学习而感到自豪。

  求学期间的物质生活,无疑是艰苦的,南京素有“火炉”之称,那时没有电风扇,天热的时候只能打开窗户通风,宿舍的上下铺也是老式的木制床,但刘稳山却并不觉得苦。周末他常常泡在图书馆,借阅当时开始流行的工程项目管理书籍,沉浸在学习的快乐中,甘之如饴。

  由于在班上年龄比较小,所以班主任华学成老师很照顾刘稳山,常邀请这帮年轻的孩子们去家里吃饭,所以直到现在,刘稳山都无法忘记师母的那一手好厨艺。教理论力学的王老师是当时的学校教导主任,人瘦高瘦高的,看起来特别严肃,但在课堂教学时却特别有耐心,几乎照顾到所有同学。主教建筑学的喻老师,来自南化设计院,这位五十年代毕业于南京工学院建筑系的老师,很有实践经验,在专业上很有造诣,他的授课让学生受益匪浅。教施工技术的开老师、教混凝土结构的盛老师……直到现在刘稳山都感谢老师们为自己打下的坚实的理论基础。

  除了学习外,刘稳山在学校的课余生活也是多姿多彩的。有一次他和好友陈为民一起打排球时被体育老师发现,力邀二人加入了校排球队。从此刘稳山便穿上了7号球衣,成为了学校排球队的主力二传手。在87年南京市中专学校的排球联赛中,刘稳山和队友们密切配合,艰苦拼搏,成功的拿到了化校历史上该赛事的最高名次第三名。学校当时还将大大的喜报贴在了墙上,刘稳山的名字作为首位队员被写在了喜报上。

  经过3年的学习,1987年7月,刘稳山顺利毕业。同时他的毕业设计作品,也是一个真实实施的项目——海安劳动服务公司的服务楼,一个2000平米的项目变成了真实的建筑,坐落在了海安县城,为海安城市面貌增添了光彩。

  远赴大庆“接地气”,不负众望成骨干

  毕业后,刘稳山回到了海安建筑设计院继续工作。由于在学校学习时,专业理论知识扎实过硬,领导就安排他担任技术员,参加了海安县多个工程建筑设计工作,获得了建筑、结构设计工作经验。

  一直以来,刘稳山都希望能实地接触施工一线,拓展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以利于更好地做好设计,而他一直缺少这样的机会。1990年年初,机会出现了,刘稳山被借调到海安县建筑工程管理局大庆办事处工作。去之前他把自己的想法与家人商量,新婚的妻子与年迈的父母都尊重并支持他的想法,于是他便义无反顾的踏上了去大庆的火车。

  在大庆,他从事工程项目施工质检工作,主要负责质检。质检的工作需要早出晚归,每天都要骑自行车或者坐公交车去施工现场。大庆地处东北,冬天非常寒冷。92年3月的一天,刘稳山参加一个项目的户外开工仪式。那天的室外温度达到了零下23度,大雪没到膝盖下。他用帽子、羽绒裤、羽绒服全副武装自己,但毫无用处。20分钟后那种钻到骨头缝里的寒冷,让他至今都无法忘记。就这样他在大庆一呆就是3年,直到妻子生产前2个月才回到海安。

  1993年年初,刘稳山又回到了海安县建筑勘察设计院工作,由于在大庆工程项目上工作了三年,有了一定的项目施工经验。重新回到设计岗位后,他的施工图设计更加优化,更加符合施工实际情况。因此,28岁的他成为了当时最年轻的工程设计骨干。

  在工程设计岗位上,刘稳山又工作了四年多。在这期间,他又遇到了新挑战——旧城改造。旧城改造是政府的形象工程,时间紧任务重。刘稳山单独负责一栋6层建筑整体建筑结构的设计,必须在20天内交图纸。为了能按时完成任务,在当时只能手绘图纸的艰苦条件下,刘稳山在家里和单位里各放了一套图版,没日没夜、加班加点的绘图。那段时间他不是在画图纸,就是在去画图纸的路上,最终刘稳山不负众望,准时交稿圆满完成任务。

  北征京城展抱负,再踏发展新征程

  1997年10月11日,32岁的刘稳山被借调到江苏省苏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公司,担任北京公司副总经理、经营负责人。苏中建设集团是全国知名的“南通铁军”主力之一,江苏省著名建筑施工企业。而立之年的他,迎来了真正的事业起点。

  当时的北京市场没有放开,北京市建筑业主管部门为了本地企业的发展,严格限制外地施工企业在北京承接总承包业务。当时外地施工企业想在北京建筑市场有所作为,极其艰难。当时,刘稳山主抓市场经营工作,一心扑在经营开拓上,他去中建企业、北京城建、北京建工、北京住总等大企业、大集团登门拜访;不能承接施工总承包业务,就和他们商谈合作分包。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苏中集团北京公司的工程业务逐渐多起来了,企业得到了发展。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2000年,公司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过硬的施工质量,得到了北京市建委的认可,在众多外地进京企业里,用最短的时间,取得了北京市的单项备案投标权,从此揭开了苏中集团在北京市场总包的序幕。随后而来的北京武警指挥学院食堂项目,是苏中集团在北京第一个真正的总包项目。2003年至2008年年底,北京市的建筑市场已完全放开,外地施工企业成为北京市城市建设的中坚力量。从1998年的4000多万,到2008年的约10个亿,苏中集团北京公司迎来了第一次的高速发展,也实现了由劳务分包为主向以施工总承包为主的施工业务转型。

  2009年年初,公司新一轮改革启动,经过竞聘上岗,刘稳山开始担任苏中集团北京公司总经理,作为北京公司一把手,他感到身上的担子更重了。而且2008年世界金融风暴已经发生并蔓延,整个市场萧条,很多江苏兄弟企业对北京市场信心不足,市场预期较为悲观。但是这样的重压依然没有压垮刘稳山,他全身心扑在工作上,保持连轴转的工作状态,每天睡眠五六个小时,工作十二个小时是他的常态。不是每谈一个项目都能成功,整个过程都异常艰难,刘稳山面临了太多的困难,但他从来没有逃跑或是躲避过,从来都是迎难而上、正面突破,他一手带出了一支钢铁一样的团队。

  2009年至2014年,是苏中集团北京公司发展最迅猛时期,各项经济指标与管理指标大幅增长。2014年年底,北京市场已经由2008年10亿元的市场,发展成为了60亿元的市场,在施的合同面积超过了1000万平方米。苏中集团北京公司在全国的十一个分公司里,连续六年各项指标均居第一位。

  在这六年里,刘稳山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为企业的发展身体力行、贡献才智。一方面,他狠抓市场开拓,不断深化与和泓、K2、恒大等国内知名地产集团的战略合作,积极开拓大市场、大业主、大项目。他经常讲,一个企业的经营是龙头,只有抓好经营这个龙头,企业才会有更好的发展。另一方面,他不断加强企业管理,制定和完善企业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工程项目管控,提升项目管理水平。他认为,现场就是市场,只有好现场才能带来新市场,才能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登高望远千里目,只为青山再攀登

  2015年年初,由于刘稳山业绩突出,被提拔为集团副总裁,分管集团市场和法务管理。这对刘稳山来说,又是一次挑战和历练,作为高管必须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敏锐的宏观思维和开阔的国际视野。上任后,刘稳山进一步健全完善集团的经营战略体系,建立和完善经营风险防范机制。在他的推动下,集团公司在稳健发展国内市场的同时,紧紧围绕国家实施的“一带一路”战略,大力开拓海外市场。截止目前,集团的海外项目有8个,主要分布在格鲁吉亚、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巴基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刘稳山看来,国内市场、海外市场一盘棋,下棋者既要有短期战术,又要有长期战略。

  作为集团主管市场经营的负责人,刘稳山三年的耕耘与付出,终于到了收获的季节,集团公司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企业的品牌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2017年,集团公司完成施工产值520亿元。2017年,集团公司在中国企业五百强评比中名列第314位;在中国民营企业一百强评比中名列第91位;在中国建筑业最具竞争力企业评比中名列第16位;集团公司连续三年,位居江苏省建筑施工企业综合实力排名前三甲……

  青墩文化是海安文化的发端,青墩文化孕育了海安精神的因子,海安精神传承着青墩文化的精髓。青墩文化中永远向上、不断超越的品格已经深深融进了刘稳山的血液中。

  岁月如歌,征程似锦。苏中建设集团建造起成千上万幢高楼大厦、工厂小区,其中更是寄寓着刘稳山作为一个建筑人,对使命与担当、光荣与梦想的孜孜不倦的执着追求。

标签:
责任编辑:张静 崔欣
下一篇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