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河道养护净水增收惠民生
中国江苏网2月26日讯 腊月河边,寒风凛冽。农历廿二这天,海安里下河地区的南莫镇于桥村的许多村民兴高采烈走出家门,拿着水桶,拎着编织袋,聚在河岸边,等待一年一次的激动时刻。
水面上,小船的船舱里已经聚集了不少鱼。“一二三,拉起!”随着有力的吆喝声,承载着众人希望的渔网被拉到河岸边。“妈妈,看,有大鱼!”3岁多的王子慧指着渔网兴奋得不得了。网中,鱼儿欢腾,脱离水面的不适让它们竞相跳跃,甩出水珠。
“分鱼啦!每人3斤,按户来领。”经过简单的称量计算,村干部公布“分鱼计划”。记者看到,河岸边用防水布搭成的临时“水池”里,满是活蹦乱跳的草鱼、鲢鱼。村干部们一边指挥村民排队领鱼,一边忙着登记资料,还不时帮助村民抓住乱窜的鱼。“一年拿出10多块‘入股’买鱼苗,平时再帮忙照看提醒钓鱼的人,就能分到3条大鱼过年,值了。”72岁的村民秦玉英拎着家里四口人分得的鱼,笑呵呵地告诉记者。
村支书田砚兵介绍,近年来,海安全县实行养鱼食草净水体的方法,来养护河道,对不宜实施养殖的河塘,也要求因地制宜,落实保洁包干责任。于桥村区域内有五六条河流,经水质勘测,适宜养鱼。去年初,由村民自愿组合出资购买鱼苗。年底,再按出资情况,捞鱼分配。“我们这地方的淡水鱼大都是食草鱼类,也有部分杂食鱼类,鱼的成长过程,需要大量水中食物,这就大大降低水的富营养化风险,这是水中养鱼的最大好处。”
把河道养护与富民工程结合起来,利用水资源趟出特色脱贫致富新路。海安全县所需的2000名河道保洁员,主要面向困难群众招聘,统一由政府出资购买服务,采取市场化运作、行政化考核。
海安开发区、曲塘镇等区镇,在河道养鱼的同时,还采取了另外一种生态养护河道方式,用“框架式生态浮床”技术,在河道里搭建绿色浮床,将水芹菜种植在河道浮床上,吸收水体中营养物质的同时净化水体,营造水清景美的生态环境。曲塘镇万庄村的一条条小河里都种着一排绿油油的水芹菜。
“没想到过去的一条臭水沟,如今不仅治理好了,还给村民端上新饭碗。”65岁的薛传春是万庄村9组村民,也是小圩河8公里河道的保洁员,每月按政府考核拿一份工资。村支书丁日宏告诉记者,通过县里招投标,浙江一家公司来到村里搞水面种植,先是种了40多亩水芹菜,试验亩产就高达4000公斤。现在,种植面积扩大了,每到采摘季节,附近村民就来当雇工。老薛空闲时也参加采摘水芹,除了作为保洁员的工资收入,每天还能赚100元左右。水中种菜的同时,在政府出大头放养鱼苗的基础上,老薛发动沿河33户村民凑份子“入股”,大家年底分到了不少鲜鱼活虾。万庄村21组村民邓一虎说,自己承包30亩水面,现在水清了、鱼多了,收入至少是过去的3倍。
目前,海安全县1760多条等级河道中,已经有1570多条或养鱼或种菜,或“双管齐下”,养鱼种菜水面面积近5万亩。去年冬春,该县投放鱼苗277吨,令人头疼的夏秋季秧花封河现象不见了,全县减少打捞浮萍费1200多万元。今年春节前,河道里养的鱼给村民们已经带来了总计3000多万元的“意外收入”,有1000多个河道保洁员,依靠工资收入和“水中捞外快”脱了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