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家乡变化谋创新创业 通籍优秀学子回乡座谈
中国江苏网讯 (记者 何家玉)今年,市委、市政府继续将“通籍英才归雁计划”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昨天,市人社局、市人才服务中心举行新春座谈会,邀请27名通籍优秀高校学子代表欢聚一堂,共话家乡变化,共谋创新创业。
家乡变化令人瞩目
从晓庄学院的英语小学教育方向,到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英语教育硕士研究生,出生于“教育之乡”的杨雅纯说,自己最终还是会回到南通的,“南通的普通基础教育人才需求基本上是饱和的,所以我在国外也辅修了特殊教育的课程,想在特殊教育或者国际学校就业。”
“每次回来都觉得南通变化很大,高架四通八达,很方便。”杨雅纯已经离开南通五六年了,家乡的变化让她感到振奋,人社部门组织的活动也让她从更多角度、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家乡发展情况。
来自启东的黄禹铖同样离家5年,目前在江南大学读轻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研究生。“过去这五年,我看到国之重器‘天鲲号’在家乡下水,家乡空气质量不断提高,说明从科技进步到民生福祉,家乡都在积极进取,我也深感自豪。”黄禹铖说,本科四年学生会的工作经历让他自觉比较适合公务员的工作,希望可以通过选调生的方式回到家乡服务发展,“尽量是在食药监相关岗位,把我的所学和热忱结合起来。”
政府服务聚拢人心
“其实我一开始没有考虑在南通就业。”上海交通大学法学专业大三学生张溪倩坦言,自己之前对于家乡的了解并不是很多,是一系列的交流会、座谈会,让她开始想把长远的工作打算放在南通,“上海的机会很多,但通过这些会议包括在通州法院的实习经历,我了解到南通的建筑、家纺等行业对配套的法律服务需求也很大,我也可以有所作为。”
张溪倩的另一个身份是南通市上海通籍学子团工委书记。去年,围绕全面对接上海大局,服务“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设,团市委在上海成立了首个市外高校通籍学子团工委,搭建通籍学子了解家乡、回报桑梓的平台,“联系上海各高校的南通学生,组织座谈会介绍家乡,寒暑假在通期间也会组织一些实习、见习活动。”张溪倩说,尤其是一些政策,光靠自己看是看不出来,还需要更多的宣传,让学生知道家乡的需要,以便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
“南通的基础教育很好,但人才流失也很严重。”就读于南京大学社会科学试验班的施沈威说,希望政府能给回乡就业创业的通籍大学生提供更好的环境,更要多推介相关扶持政策,“给我们更多成长空间,我们才能更好服务家乡。”
“归雁计划”继续推进
为吸引更多通籍人才、优秀大学生返通创新创业,我市去年实施了“通籍英才归雁计划”,共吸引21852名通籍高校毕业生回通就创业,通籍毕业生回通就业率提高到42.02%,创历史新高,高校毕业生回乡就业率江北领先。
去年2月6日,240名通籍高校毕业生受人社部门邀请,参加了“情系桑梓,雁归南通”——通籍学子家乡行活动,通过参加“南通市发展环境和人才政策推介会”和考察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富士通、中天科技等重点企业,切身感受到家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和成就,不少人也开始认真考虑毕业后返回家乡创新创业。暑假期间,人社部门还协同市委组织部及团市委,开展了“万名学子看南通”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给在外学子创造深入了解南通的机会。
今后几年,我市将面临通籍生源大幅下降的困境,而南通基础教育强、高等教育弱的现状,也造成我市大量优秀青年人才流失。今年,人社部门将深入实施“通籍英才归雁计划”,继续广泛开展各项就创业专项活动,加大赴外招聘频次和广度,用更丰富的活动、更优质的服务、更有力的政策来吸引更多的通籍人才返通创新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