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南通 > 关注南通 > 正文

0

吴乐论坛启东举办 评弹界显现“启东现象”

来源:   2017-11-22 19:30:00

  中国江苏网11月22日南通讯(记者 曹敏 通讯员 朱蓓毓)22日上午,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樊祖荫,评弹表演艺术家、江苏省演艺集团评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姜永春等30多位评弹艺术专家学者齐聚启东,参加吴语地区口头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化保护(评弹艺术专题)学术研讨会。专家们在会上畅所欲言,就如何保护和弘扬吴语地区曲艺品种献计献策。

  21日晚上的评弹演出,吸引了近千名评弹爱好者。《小锣一敲唱开场》、《板凳姑娘》、《狸猫换太子》、《文姬归汉》等剧目深受群众喜爱。其中,《板凳姑娘》以“中国好人”、启东市身残志坚的励志人物苏晓琳为原型创作,讲述了其与丈夫杨海军的爱情故事以及热心公益的感人事迹。

  据了解,评弹是吴语地区是音乐文化当中最为重要的曲种之一,也是吴语地区最为成熟、最具特色、最有历史、最有内涵的曲艺品种。经国务院批准,评弹2005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研讨过程中,评弹表演艺术家、上海市评弹团团长、上海大学艺术系教授、国家一级演员高博文特别强调评弹界的“启东现象”。他指出,“启东现象”分为2部分,一方面是江浙沪的各大论坛中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30岁-40岁的启东籍青年演员,他们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吃苦耐劳,在各大论坛中都承担挑大梁的角色。另一方面是论坛以外的启东籍演员,他们或是个体或是民营,把评弹唱到了祖国各地,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

  说起此次的评弹演出,中国曲艺家协会理论家委员会主任、中华曲艺学会名誉会长常祥霖说:“再度来到启东,能看到一场忠于传统的评弹演出,很是欣慰。”对于启东评弹艺术的传承与发扬,常祥霖认为,一方面希望政府部门能多多支持评弹,让评弹活动常态化,拓宽市场;另一方面演员在继承评弹艺术的时候要忠于传统血脉、忠于丰富生活,鼓励演员要到最基层体验生活,创作出接地气、知冷暖、有生命力的曲艺作品。

标签:

责任编辑:华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