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人的健身热情让我惊讶

李少娟在指导孩子练习。

前女足国脚孙雯与通师一附的同学在球场上互动。

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



新城桥街道在通师一附朝晖校区举行邻里街坊趣味运动会。
中国江苏网9月11日讯 李少娟,山西吕梁人,通师一附体育老师,南通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学历,2015年8月被南通师范第一附属小学录取并负责学校体育教学。现任通师一附健美操课程负责人,开创通师一附健美操课程教育,是学校第一位专业健美操教师。
李少娟来自山西吕梁,作为体育老师,她对于南通这五年的学校体育、社会体育十分关注。学校体育场所向社会开放,以及近五年来我市社会体育蓬勃发展,李少娟都一一见证。她表示,作为一位体育教师,选择扎根南通,和南通体育教育蓬勃发展,群众体育氛围持续高涨不无关系。作为一位体育教师,她希望能为助推南通学校体育、社会体育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初来南通,
心仪这里的教学环境
初次见到李少娟时,她和先生的爱情结晶正在孕育,从采访中能感受到她心中的欣喜。她没有表现出一位外地人在南通的陌生感,而是自然,随意。
李少娟是80后的尾巴,在说到她是80后时,她纠正到,“我应该更像是90后。”她表示,作为一位山西妹子,能从山西吕梁不远千里扎根南通,是巧合,更是命中注定。
李少娟大学毕业后,考入南通大学,攻读体育教育训练学。2015年,李少娟看中了青岛、杭州以及南通三地的教师岗位。她表示,当时自己报考哪个地方十分纠结,三地各有特色,互有长短。和青岛、杭州相比,南通是唯一一座她没有亲戚居住的城市。
李少娟表示,当时计划报考南通,除了有在南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经历外,曾经在通师一附实习的经历,也是她报考的动力。
李少娟说,在南通的3个月实习期中,通师一附的老师很照顾她,让她很感动。“我刚刚到通师一附时,发现这所学校的教育条件太好了。在我们家乡,连高中的体育设施都没有这里的种类多,质量好。加上我读研究生时的很多同学也同时报考南通,所以当时心中就萌发了在南通扎根下来的想法。但是那时家中很希望我能去青岛或者杭州工作,毕竟这两个地方都有我的亲戚。”
通过多轮考试,李少娟以优异的成绩被通师一附录用,成为一位体育老师。她说:“留在南通,是心仪这里的教学环境和师资力量。”
留在南通,
在这里收获甜蜜爱情
初到南通工作的李少娟,并没有很快融入南通。“刚刚工作和在学校读研不同,虽然在上级领导和同事很关心我,但我在这里没有亲戚朋友,刚开始一下班有时候不知道干什么,只能在练功房内练习健美操和瑜伽,或者在家宅起来。”
但是最先和李少娟熟悉起来的是南通的家长。她说:“好几个家长来找我,或者在班级微信群中@我,问自己的孩子适合什么样的运动,怎样能让自己的孩子身体素质棒棒的。”李少娟是从那时候才发现,南通人的健身习惯是从小养成的。
李少娟表示,在她负责的班级上,学生家长咨询的问题又多又杂。涵盖健身项目,健身场地和健身计划等等。例如学习乒乓球还是网球?南通哪一家体育俱乐部比较合适?应该怎么训练等等。她说:“想不到南通的家长从小就开始关心孩子的身体素质,而且还很专业,这也可能是南通教育如此出名的原因之一吧。和南通相比,在我们家乡,很少有家长向体育老师咨询问题,一开始真的对自己还能在家长中受欢迎很惊讶。”
工作后不久,在学校领导的关心下,李少娟认识了一位如皋小伙子。两人经过相识、相知,很快坠入爱河。谈到此处,李老师面带笑容,她表示自己从黄土高原走出,扎根在江海大地,像梦一样。
2017年7月,李少娟和自己的先生步入婚姻殿堂,南通也成了她的第二故乡。
扎根南通,
惊讶这里的体育氛围
在南通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南通市民对子女的教育,对于健身的追求,总是一次次刷新李少娟对南通人的印象。她说:“我发现,在南通,城市里健身房、羽毛球馆、乒乓球馆以及游泳馆的数量好多,而且这几年增加的数量也很大,这在中部城市是无法想象的。”她表示,自己刚刚上班时,住在朝晖小学附近的教师宿舍。去年市里开放体育设施给市民健身,她经常在回宿舍的路上,遇上前往学校健身的市民。“还记得那是去年年底,我经常能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一些去学校健身的市民。这些人看上去以40-50岁居多。令我吃惊的是,这些市民在健身完回家的路上,就穿一件单衣,汗流浃背。那几天气温很低,我身穿羽绒服还被冻得瑟瑟发抖。而这些市民能身穿单衣在室外优哉漫步,这个场景真是对比强烈,也说明这些人通过锻炼后,身体素质真的很好。”李少娟说,自从朝晖小学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后,只要是晚上,都能看到类似场景。也是基于这件事,让她对南通市民对于健身的热情有了深刻的了解。
对于南通人的健身热情,李少娟现在已经习惯了。她现在还和往常一样,去自己的练功房独自练习瑜伽和健美操,但是有时也会给自己的小姐妹,以及一些朋友做一些体育运动的专业性指导。她表示,现在看到一些新开的体育运动场馆,健身场所已经习惯了,她已经习惯了这种全民健身的氛围,习惯了这种高品质的体育设施。
本报记者沈樑
南通学校体育设施开放
备受群众好评
9月4日,南通市教育局作为全省唯一推荐单位,应邀在教育部组织召开的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上作经验交流,受到与会全国各地同行们的关注。近年来,市教育局以“健康中国”建设目标为指引,落实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学校体育设施开放要求。通过近几年努力,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由点到面有序推进,有力助推了南通“10分钟健身圈”建设。
我市素有“教育之乡”“体育之乡”和“长寿之乡”之称,有着良好的教育文化底蕴、群众体育氛围。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学校体育综合改革,学生科学文化素养和身体素质同步提升。特别是优势互补、共育人才的南通“体教结合”模式成效明显,先后涌现出 18 位世界冠军、7位奥运冠军,被誉为“世界冠军摇篮”。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身锻炼的需求越来越多。将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体育设施的社会效益,对有效缓解我市全民健身设施不足的问题、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建章立制、样板引路、加大经费投入等举措,今年上半年,我市在去年100多所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基础上,又有68所学校体育设施陆续开放。
据统计,我市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全面开放以来,已服务群众近百万人次,接受团体预约活动近千次。市教育局表示,下一步将扎扎实实地将做实、做长这项惠民工程,方便更多的群众健身,同时,也希望广大健身群众进校锻炼时能自觉遵守学校的相关规定,爱护体育设施,共同维护良好的锻炼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