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将启用新课程方案 部分年级部分科目更换新教材
中国江苏网讯 昨天是各中小学报到注册第一天,不少学生都领到了新学期的新课本。与以往不同,新学期一年级的语文、道德与法治,七年级的语文、道德与法治、历史教材,全部更换成教育部组织编写的统编教材。与此同时,全省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也将在新学期按照新修订的课程实验方案开设课程。
作为教育改革的标志性学科,语文教材的更换尤受关注。记者注意到,在部编版一年级教材中,一改此前上学就先学拼音的“传统”,第一篇识字课文就是“天、地、人、你、我、他”。与此同时,古诗文篇目大幅增加。据介绍,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有古诗文132篇,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占课文总数的30%左右,与原有人教版教材比,增幅达80%左右。
对于部编版教材“先认汉字、再学拼音”,省特级教师唐颖颖认为,由熟悉的语言带出拼音的学习,使之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更加符合规律。她说,其实孩子特别愿意上一年级,可是一段时间以后,每天枯燥的拼音学习,可能会让他们感到害怕、恐惧,甚至排斥学习了,“从识字入手,学习中国的汉字、中国的文化,孩子会更加感兴趣。”
“很有儿童味,也很有文化味!”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市学科带头人张洪涛非常看好新学期启用的部编版语文教材,认为这是他迄今为止看到的最“语文”的教材。在他看来,教材好不好,不是专家学者说了算,儿童是否喜欢是其中一个重要标准。
事实上,在昨天的报名现场,张洪涛看到孩子们拿到教材后立刻翻阅,读起来津津有味。“孩子们为什么喜欢?部编版教材从内容的选择、形式的编排,到儿童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都能吸引孩子们学习阅读的兴趣。”
张洪涛同时感觉部编版教材特别重视阅读,用的都是经得起时间积淀的文质兼美的经典文章。另外,从教材编排体例看,特别注重亲子阅读,家长要与孩子一起阅读、讨论、思考,“这需要家长爱读书、多读书,家庭有书香氛围。”而名著导读则对老师提出要求,“作为班级‘首席阅读官’,这些名著老师首先要读起来,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共读。”
而传统文化的大幅增加也贯穿于初中阶段,初中古诗文选篇占所有选篇的51.7%,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录。据悉,在今年新学期小学初中起始年级率先使用“部编本”教材后,2018年“部编本”教材将延伸至二年级和八年级,2019年则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
根据新修订的课程实验方案,小学1至6年级要在语文课程或地方课程中每周安排1课时的书法课;初中阶段可在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中每周安排1课时的书法课;中小学还可在美术、艺术、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中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书法教育。
方案要求,各校不得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课时挪作他用,保证学生每个学习日有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要在音乐、美术学科教学中,增加综合性美育内容;劳动技术从小学3年级开始,每周不少于1课时;每学年要安排预防艾滋病等三项专题教育。
“教育承担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加强书法教育,这也是立德树人、激发孩子爱国主义情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和方式。”市教育局副局长金海清说,“新方案中要求开设的有些课程,比如书法课,我市不少学校都是开设的,主要是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或综合实践课程中开设的,这次方案予以明确,将更刚性、更严肃。”
张洪涛表示,下一步学校将加强老师对新教材使用的培训,深入研究新教材,将新教材用好,同时,将加强书法等专业师资的培训,不仅要开足、开齐新设课程,还要将学生教好,让学生爱上传统文化、健康快乐成长。
记者 沈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