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财税史的亲历者和记录者

——访市国税局离休干部邱德丰
中国江苏网6月22日讯 毗邻市体育公园的跃龙路91号小区,闹中取静,“90后”离休干部邱德丰夫妇的寓所就在小区一幢老式住宅楼的二楼。尽管房间新近安装了一台空调,但邱老的寓所仍给人以强烈的时光穿越感。写字台上的油漆早已斑驳,除了几本书籍,上面还放着一个算盘;竖着四根柱子的大床上,枕边放着一台明显超龄服役的收音机,足有砖块大小。从1944年6月在苏中四分区财训班学习开始,邱老就一直奋战在南通的红色财税战线上。即使是1985年离休之后,他仍然为记录南通财税历史而笔耕不辍。七一前夕,记者来到邱老寓所对他进行了采访。
70年前的“财神日”让他终生难忘
95岁高龄的邱老,精神矍铄,对于70年前自己经历的那个春节,他依然刻骨铭心地记得。“那年正月初五是我终生难忘的一天。”
1947年大年三十晚上,敌人突然从海门四甲镇经通吕运河北线大举进攻,占领了余东、包场、六甲、吕四等地。当时,由邱德丰担任所长的六甲税所就在六甲镇河北边东灶港附近的一个叫“烂泥洞”的地方,由于战时精兵简政,所里只有他、会计和征收员三人。
包场据点的敌人向东灶港出动,没日没夜地扫荡抓人,邱德丰等三人将税所临时转移到一间位置比较隐蔽的草房里。正月初五本是民间的“财神日”,然而当天他们正在工作时,突然从草缝发现有一队敌人正朝草屋方向走来。看着敌人步步逼近,他和同事准备和敌人殊死一搏。就在千钧一发之际,敌人突然转头走向另一个方向。
事后他们才了解到,是当地参加了土改、分到土地的百姓故意为敌人指错了方向,从而保护了他们。“正是因为我们党为群众谋福利,才得到了群众的拥护。”邱德丰说。
始终尽职尽责、心系群众的好干部
1959年,税务部门在反右倾斗争中受到牵连,被批评“不把资金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影响大跃进”。邱德丰也被调到唐闸人民公社任副社长。尽管他心里觉得很委屈,但还是坚持做好本职工作,等待着税务部门的重建。
1976年,文革中被撤销的财税系统逐渐恢复重建。此前在物资局工作将近六年的邱德丰终于被调回财政局工作。他回到财政局的那天,发生了唐山大地震,南通地区也发出地震警报,一时人心惶惶。
得知这个消息的邱德丰立刻赶回财政局组织工作,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当时,西寺路附近居民担心南通也会发生地震,都在露天聚集,气氛比较凝重。邱德丰从自己之前工作的物资局调拨了塑料布、油毛毡等材料,和几个党员干部一起动手,花了一天时间在河边空地上搭起了一大片防震棚,召集居民们住进去,从而稳定了民心。
离休后仍笔耕不辍记录红色财税史
作为南通红色财税事业的亲历者,邱德丰对于南通财税史显然有更多的发言权。1983年,邱德丰接到了省税务局布置的任务——编辑南通财税史料。可当时一无材料可查,二无档案参考,且因年代久远,整理南通财税历史困难重重。
1985年底离休之后,邱德丰对这项工作继续艰难推进。他邀请了近60名曾在南通从事过财税工作的老领导、老同事撰写回忆录,并从他们的回忆录中核实资料。为了整理史料,他的足迹遍及北京、上海、南京等地。
1991年,30万字的《江海奔腾第十辑——南通财经史料专辑》终于编辑完成。
由于常年参与史料编写,老有所为的邱老至今思维清晰。抗战胜利70周年之前,他还克服体力衰弱、视力模糊的困难,认真查阅有关历史资料,撰写出1.5万字的《抗日战争时期南通财税工作概况》。
红色财税史的亲历者和记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