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南通 > 关注南通 > 正文

0

南通港闸区一路口 两女子遭大货车碾压身亡

来源:中国江苏网   2017-05-26 11:11:00

  中国江苏网5月26日讯 25日13时许,港闸区国强路永怡路路口,发生一起车祸。网友爆料称:两名年轻女子遭大货车碾压当场身亡。

  事故发生后不久,@南通交警在微博上发布了关于该起事故的警情通报。

  警情通报

  5月25日13时左右,陆某(男,46岁,通州人)驾驶南通籍重型自卸货车,途经市国强路永怡路路口由北向西右转弯行驶时,与夏某某(女,27岁,如皋人)所驾由北向南行驶的电动自行车发生碰撞,造成交通事故,致夏某某及其乘坐人周某某(女,25岁,如皋人)两人死亡,车辆损坏。

  目前陆某已被警方控制,事故原因还在进一步调查之中。

  事发后,记者赶到事发现场进行了采访。

  目击者说

  “我先是听到‘嘭’的一声闷响,接着听到不少人喊 ‘不得了,撞死人啦!’”。

  陈晓丽在事发现场附近经营水果店。听到外面的叫喊声,她奔到门外一看,“马路上躺着两个年轻女子,一个仰面朝上躺着,另一个腹部的肠子都流出来了,太可怕了!”

  “我看到大货车先是由北向南驶来,在交叉路口右拐弯向西驶去;这时,一辆橙黄色电动车由北向南同向驶,一名年轻女子骑着电瓶车、另一名女子坐在车后座。接着,大货车右拐,不知何故,碰撞了同向行驶的电动自行车…….”目击者许月萍等附近商铺从业人员介绍了事故发生时她们看到的情况。

  急救中心医生:赶到时两名女子已死亡

  “两人被压后,当时就没了动静。多名路人立即拨打110和120。很快,交警和急救医生先后赶到了事故现场。”另一名现场目击者陈峰师傅介绍。

  “两位女子经检查确认当场死亡,完全失去生命体征。”市120急救中心的出诊急救医生说。

  交警:死亡原因或为货车后轮碾压

  事故发生后,辖区市交警支队四大队民警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

  参与勘查现场的一位警官介绍:“从初步掌握的行车轨迹来看,大货车司机在行驶过程中右拐弯时,车辆前轮首先与电动自动车发生碰撞,后轮随即发生碾压,导致电动车上两人当场被压身亡。具体细节还在进一步核查,有待最终的确认。”

  死者均为如皋人,生前在附近一家服装厂打工

  记者根据知情人的指点,来到了位于事故现场南侧的死者生前所在的一家服装厂。

  该企业值班的保安师傅介绍,两位死者都是如皋人。中午吃饭时间,两名女子可能因事外出。不料,发生意外。

  路遇大货车,一定要避开这几个盲区!

  路上的大货车之所以可怕,是因为它们很多时候根本刹不住,惯性太大。并且盲区多、盲区大。所以,当大货车在我们的视野范围内出现的时候,我们惹不起,能躲则躲,安全第一。

  在遇到大货车时应该怎样驾驶才能尽量确保安全呢?一定要记住下面几点!

  1、避开盲区(大货车的盲区在哪)

  车身越大盲区越大,行驶时绝对不能待在货车两侧盲区并排行驶,同时尽量不要从右侧超越货车。

  通常都以为大型车辆驾驶室较高,视角不会受到限制,事实上,因为这些"与生俱来"的盲区,距离车辆越近往往就越看不到!半盲区为左车门1.2米、右前方1.5米、正前方1.2米。全盲区为车正后方。也就是说,货车车头周边几乎都是半盲区,行人要想从货车车头前通过,应尽量距离其至少两米,确保自己处于司机的安全视野中。

  2、小心内轮差

  内轮差,是指车辆转弯时内前轮转弯半径与内后轮转弯半径之差。对于铰接式公交车,则是前车的内前轮与后车的内后轮转弯半径之差。由此可见,车身长则轴距长,内轮差也会随之增大,尤其是铰接式客车的内轮差的增量更加明显。由于内轮差的存在,车辆转弯时,前、后车轮的运动轨迹不重合。

  内轮差被太多人忽略了,行人遇到转弯大车时,以为车头能通过就安全了,其实,转弯的大车前面部分过去了,后面部分照样可能带倒人。有实验表明,大型车辆转弯时,至少要与其保持2米以上的距离。

  3、超越大货车

  超越大货车时应选择视野良好的直道,并提前并到货车左侧线路。快行驶到货车旁时闪灯和鸣笛以示超车,超越时请快速一次性通过, 超越货车后不要立刻变回原来车道,应远离货车一段距离再回原车道。

  4、弯道不要超越大货车

  弯道行驶时,大货车体积大导致前方视野不佳,无法及时发现前方路况,因此遇到弯道行驶缓慢的货车应减速远离, 等待通过弯道后找机会超越。

  5、仔细多观察

  对于大货车司机来说,因为盲区所造成的交通事故也并非本意,但还是要提醒各位货车司机,在道路上行驶时一定要细心观察,尤其是在转弯处和红绿灯处多加小心,注意周围的汽车和非机动车、行人,避免因盲区造成的事故。

  再次提醒:

  无论您是驾驶员还是行人,一定要遵守交规,看到大货车尽量保持距离!

  文/记者周朝晖

关于版权: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删除或者提供合理报酬。
联系电话:025-84737000,联系邮箱:jubao@jschina.com.cn。

标签:

责任编辑:贾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