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籍院士献计家乡 建设"中央创新区"
中国江苏网5月24日讯 南通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提出将南通打造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创新之都,并将南通中央创新区作为引领创新之都建设的“科创特区”。这个“特区”如何建出高水准?在22日举行的院士咨询会上,应邀回到家乡的通籍院士纷纷献计献策。
做出特色抢点领先
“中央创新区要做到南通特色、抢点领先、国际水准。”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陆建华认为,建立创新区,要从上向下宣贯创新意识,“创新的意识不仅在领导,只有大家都想着创新,就能创新。我理解的创新就是争第一,不是跟着别人,创新就是要敢于创造新的管理模式、创造新的发展模式。”陆建华同时建议,要根据南通产业发展和创新需求引进人才,着力打造创新的软环境,包括政策、文化建设等。
“除了发展造船、纺织和电子信息等南通现有的优势产业,还应提升新材料产业的竞争力。”中国工程院院士、总参谋部第五十五所研究员吴慰祖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说,我们现在有些装备、器材原理并不复杂,就是材料上不过关,产品往往因为材料问题,或者是做不成或者性能比较差,“将来要是追踪新材料这方面的项目,作为后备项目,还是很重要的。”
吴慰祖同时建议政府要立足共享思维,积极搭建科技情报、仪器设备等方面的公共平台,提高中央创新区的建设效率。“科技园主要是研发,引进了很多人才,很多不同领域的专家、教授,一些研发部门,除了做好生活服务、政策性服务,还应考虑一些公用共享的设备,让大家都能使用。”
发挥教育引擎作用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李大潜说,将南通作为上海的“北大门”建设,一方面是服务上海、服务全国,另一方面对南通的发展也是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当年张謇先生也是依托上海,不过他把南通打造成了中国近代第一城,这里面很多都是学习了上海,确实开了风气之先。“希望通过建设上海‘北大门’,将来南通能创造第二次‘第一城’。”
“在张謇先生那个时代,他的口号是‘父教育母实业’,把教育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很重要的引擎,同时也是培养人才的一个百年大计来抓,我们还可以利用这个思想。”李大潜认为,教育的引擎作用是社会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推动力量,这个力量在南通是有优势的,“南通能屹立这么多年、发展这么顺畅,教育源源不断培养人才的功劳是绝对不能忽略的,现在依然是南通发展的重要抓手,还要提高到重要地位。”
李大潜认为,南通大学要像产业一样,有几个比较特色的专业、特色学科。职业大学的学生待遇要给予政策扶持,让他们感到上职业大学光荣,“要出来一大批在技术上有理论、有实践的能手,南通的创新就有非常可靠的基础。”
质量为先绿色发展
“我们在往下所有的规划中,要想尽办法做到发扬优点、回避缺点,‘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质量为先’必须特别关注。”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工程大学名誉校长、教授姚穆说,我们必须重视质量,不能把数量放在第一位。他还特别强调要绿色发展,“水的问题、空气的问题、土壤的问题都要更加关注,现在很多城市把厕所的水采取另外的管道系统,集中作为灌溉用水处理,其他的水尽量作为中水回用。”他建议,今后无论是空气、水,还是土壤,排放指标要逐年变严,不能一个指标多少年不变。“希望南通能在此基础上,想办法把空气、水、土壤污染问题处理得比较好,成为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引导性、示范性单位。”
中国科学院院士、河北大学教授印象初则也提出,要重视污水和垃圾处理问题,同时还提出要重视南通大学的建设,还要做好农副产品,让南通的农副产品称雄上海市场。 记者 沈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