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南通 > 关注南通 > 正文

0

沪宁通专家热议南通接轨上海 恰逢其时 大有可为

来源:中国江苏网   2017-04-03 09:32:00

  中国江苏网4月3日讯 南通接轨上海是大势所趋。”“南通接轨上海,微观管理也要跟上。”

  4月1日,南通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举办南通接轨上海社科界座谈会,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何建华,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企业研究所所长张晖明,江苏省委研究室副主任陈向阳应邀来通,与来自发改委、金融办、市委党校、南通大学等单位的我市专家学者一起,围绕合作、产业、人才等关键词就南通接轨上海展开热烈讨论。

  关键词1 合作

  “南通接轨上海是两情相悦。” 何建华认为,江苏省委省政府要求南通“建设成为上海北大门”,体现了很高的战略眼光。南通接轨上海,既是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外在要求,也是两座城市发展的内在需要。他分析,上海总体规划是到2040年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面临着疏解非核心功能、控制人口规模、缓解环境压力、实现内涵发展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不少资源有外溢需求,其中一些正是南通所缺少、急需的优质资源,两个城市完全可以实现优势叠加式对接,合作共赢。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黄正平认为,南通需要上海,上海也需要南通。省委书记李强多次叮嘱南通利用好区位优势,全力建设上海“北大门”,南通全面深入对接上海进入了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新阶段,要更好地发挥联合优势,在错位互补中实现同向发展,在密切合作中实现共赢发展。

  关键词2 产业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企业研究所所长张晖明认为,上海与南通的产业发展各有特色,沪通间产业合作存在相互对接、互补相融的存量基础,要从现代产业体系发育的角度推进沪通产业对接融合走向深化。

  南通大学教授臧乃康认为,接轨上海,要聚力打造地理邻近、主体关联、文化背景相似的产业集群,并把产业集群嵌入社会建设过程中,提升常住人口的创新意识,创新生活方式、优化人口结构。

  关键词3 人才

  “面对未来对接上海的新形势,我觉得还是要狠抓人才,要让人才带动项目,让人才激发创新创业活力。”陈向阳认为,南通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主动承接上海科技人才资源溢出效应,二是努力招引在上海的通籍人才回乡创新创业。

  南通大学副教授邓恒进认为,南通要吸引、留住、使用、培养好人才,政府的微观管理要跟上,同时还要提升城市的宜居程度和医疗、教育等资源的配套水平。

  南通大学副教授陈晓峰也认为,南通应加快引进上海的医院、学校等优质资源,解决好高端人才的后顾之忧。

  关键词4 交通

  何建华建议,完成上海与南通之间1小时通勤交通网络规划建设,实现高效换乘与高速直达。譬如上海崇明西线工程与南通通勤对接规划落地,真正将南通融入上海都市圈。推动长三角区域机场布局,形成浦东-虹桥世界级枢纽机场与南通干线机场之间有机分工合作。

  市发改委规划处处长、市经济学会理事刘冬明认为,上海将强化南通等5个主要联系方向上国家铁路干线和高速公路通道布局,加快推进沪通铁路和上海铁路东站建设,研究控制北沿江铁路通道。南通要积极策应,加快完善体系、补齐短板,与周边城市加快形成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体系,全面提升综合交通体系整体功能。

  关键词5 创新

  市金融办党组书记、主任张乃华认为,上海正积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南通也在大力建设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创新之都,创新是上海和南通共同面临的问题。南通可以通过与上海共建孵化基地、转化基地等模式,融入上海创新链条,打造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

  南通大学副研究员、博士陈长江也认为,沪通可以在工程项目合作的基础上建立科技创新联盟,解决产业基础性、关键性以及共性技术创新问题。

  关键词6 规划

  刘冬明认为,南通对接上海,需要两地在定位、功能、布局、方向、任务、保障等方面互相协调、彼此融合,南通应主动对接上海规划,实现一体化发展。

  市委党校副教授、博士杨伟也认为,南通应编制接轨上海专项规划,对南通接轨上海的总体战略、方向、重点、机制和实施进行部署,做好软件和硬件接轨、市区和县市接轨、近期和中长期接轨相协调。

  记者 徐超 季雅男

标签:

责任编辑:丁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