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建3年 沪通长江大桥南通段完成总投资近8成
中国江苏网讯 昨天,江面上笼罩着一层薄雾,记者乘坐海巡艇航行在沪通长江大桥施工水域,呈现在眼前的是蔚为壮观的“连环”桥墩,如同一条蓝色绸带在江面上若隐若现,恬静优美。
2014年3月1日大桥正式开工建设,到昨天,已整整3年了。为了它的健康成长,南通海事局的“大桥保姆们”费尽了心思。
大桥开建3年,施工水域例行“体检”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大桥开建已整3年了。”南通海事局沪通大桥执法基地负责人张新星感慨地说,从大桥建设时他就一直坚守在这里。下午2时许,南通海事局联合长航公安局南通分局、水警等部门对大桥施工水域进行“体检”,排除水上交通“病灶”,促其“健康成长”。
记者跟随张新星来到大桥施工工地上,看到一派繁忙景象。虽然刚过春节假期,但返工的工人们工作状态已经充足了“电量”。“截至目前,我们南通段已经完成总投资近80%,墩身已经基本完成,桥面板架设完成近80%。接下来,我们将进行天生港航道桥的拱桥施工。”中交二航局沪通长江大桥项目部安全总监周新华指着刚刚合龙的天生港航道桥说。
令人欣喜的是,大桥建设3年来,在12名海事工作人员、4艘海巡艇的全天候守护下,施工水域水上交通实现了“零碰撞、零沉船、零伤亡、零污染、零投诉”的业绩。
世界级工程,水上安全“保姆”级服务
沪通长江大桥全长11公里,主跨1092米,有“世界第一跨斜拉桥”之称。
在沪通长江大桥建设之前,南京至长江入海口约380公里的长江河段内,只有南京长江大桥和大胜关长江大桥有过江铁路,而且大能力铁路通道主要集中在南京境内。长江江苏下游河段的南北两岸,只能望江兴叹。增加铁路过江通道,实现江海互联迫在眉睫。
沪通长江大桥于2014年3月1日正式开工,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载重量最大的桥梁,其荷载量相当于五六倍苏通大桥的承载能力。沪通长江大桥作为我国沿海重要的铁路过江通道,对尽快实现沿海铁路全线贯通,提高过江通道运输能力,促进长三角社会经济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世界级水上施工工程的难度系数数倍于陆上施工,而水上安全维护更是如同“走钢丝”。沪通长江大桥南通段紧邻天生港船舶工业带,日均船舶流量超过200艘次。大桥施工水域已先后发生过一般及以上等级事故53起,其中万吨级以上船舶达6艘次之多。
大桥施工水域四面无遮蔽,年均7级以上大风天数达83天,台风、寒潮频频光顾,风力一般在8级左右,最大可达12级。周新华对记者说:“这里要是刮起大风来,施工工人的脚都站不稳,稍不留神就会人仰马翻,被吹到江里去。”
大桥开工建设时,南通海事局根据既定预案,安排12名海事工作人员进驻一线,既有维护过苏通大桥建设的全国劳模,又有对大桥施工水域情况烂熟于心的老监督员,还有意气风发、朝气蓬勃的高学历大学生。除了“以老带新”的人员配备,还调派“海巡06908”等4艘海巡艇驻守维护,为大桥提供“保姆”级服务。
民生天平,寻求利益最大公约数
今年1月21日上午,随着施工工人把钢桁梁衔接处的最后一个螺栓拧紧,沪通长江大桥天生港航道桥顺利实现合龙。“336米的大桥,合龙精度需要控制在毫米级。”中交二航局沪通长江大桥项目部副总工程师李有为介绍。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如何能够保证在“穿针引线”时不出半点差错?南通海事局沪通大桥执法基地的工作人员绞尽了脑汁。在施工现场,记者看到“海巡06910”“海巡06908”两艘海巡艇分别驻守在大桥的上下游,实行警戒维护,给大桥施工创造出一个“半真空”环境。
为什么不是“全真空”环境呢?如果直接封掉航道,会影响到大多数船舶的船期,给船民造成经济损失。当前航运经济形势还处在低迷时期,船民经济收益普遍不高。“既要考虑到大桥施工的安全,又要照顾到船民的经济利益,天平两边都是民生,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寻求利益最大公约数。”基地负责人张新星对记者说。
经过科学论证,张新星带领基地同志对交通管制方案进行优化,最终决定实行单向通航,避免船舶在大桥施工水域对遇。与此同时,基地派出两艘海巡艇进行现场通航维护,要求过往船舶依次排队通过,严禁船舶在大桥施工水域追越、掉头。“虽然我们的工作量比平时增加了两倍,但是能够实现施工与通航双安全双赢的结果。”张新星说。
记者 朱蓓宁
通讯员 陈福广 姜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