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南通 > 关注南通 > 正文

0

李强书记要求的三项工作 南通团代表准备这么干

来源:中国江苏网   2017-02-08 14:14:00

  中国江苏网讯 2月6日,省委书记李强和省人代会南通团代表一起审议省政府工作报告时,勉励我市继续发挥特色优势,抢抓战略机遇,推进产业、城市和人才同向发力,不断增强发展的潜力、活力和魅力,为全省“两聚一高”大局多挑重担、多作贡献。

  省委、省政府对南通发展的新要求、新期待,在南通团省人大代表中引起强烈反响。如何把李强书记叮嘱南通做的三项工作落到实处?南通团省人大代表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在发展先进制造业、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加快人才集聚方面尽责出力,为推动我市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促进产业提升,让更多产品从“白菜价”到替代进口

  南通是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从1899年张謇先生创办大生纱厂起步,南通的经济发展一直以制造业取胜。近十多年来,南通成为全省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功劳最大的也是制造业。正如李强书记指出,一方面,南通是我国东部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一块宝地;另一方面,南通制造业发展还远不够充分,要坚定不移做强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

  做强制造业,构建产业体系是关键。省人大代表、市经信委主任杨扬说,要进一步聚焦“3+3+N”产业,主导产业要提升发展,新兴产业要规模发展,优势产业要引领发展。要集全市之力培育龙头企业、小巨人企业,通过一段时间的不懈努力,形成百亿级、五十亿级、二十亿级、十亿级的企业梯队。

  “海安要在做强先进制造业上打头阵。”省人大代表、海安县委书记陆卫东说,李强书记的话讲到海安干部群众的心坎上。这些年来,海安县把制造业发展作为强县之本,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的作用。一些企业生产的设备原来卖的是“白菜价”,产品以吨来计价,现在一台套值几十万甚至数百万元,是因为很多设备都是亚洲首台套、中国首台套,替代了进口产品。“下一步,海安要培养一批更具竞争力的行业小巨人、单打冠军。在项目建设中,坚持引进优质外资项目、高科技含量项目、大体量项目。”

  省人大代表、南通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周跃华表示,南通高新区要在量与质上下功夫,提升产业促转型。在传统产业转型方面,重点在打造创新链上做文章;在优势产业提升方面,进一步加大强链、补链项目的引进、建设;围绕南通“3+3+N”产业布局,遴选储能装备及材料、新一代信息电子产业作为战略新兴产业突破口,主攻重大项目落地,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力争实现“一区一战略产业”布局。

  建设花园城市,让人来得了、住得下、玩得好

  早在19世纪末,在先贤张謇主导下,南通就因构建“一城三镇”空间布局而享有盛誉,此后历经100多年时间,城市持续发展壮大。新世纪以来,南通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形成了以中心城市为引领、县城为支撑、重点镇为节点的良好态势。

  然而,与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的定位相比,我市中心城市的首位度还不够高,集聚和辐射功能还不够强。为此,李强书记要求我市要着力建好中心城市,做出一个宜业宜学宜游的样本,彰显自己的特色和品位。

  作为中心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港闸区加快城市化建设,配套功能不断完善,人气越来越旺。“我们一方面搭建好载体,支撑产业发展、人口集聚;另一方面,完善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养老、商业等功能配套,让人来得了、住得下、玩得好。”省人大代表、港闸区区长曹金海表示,根据市委市政府建设花园城市有关部署,港闸将加快推进白龙湖、宝龙湖和森林公园的建设,推进河道、高速公路和铁路沿线生态绿廊建设,在区域内实现十米见绿、百米见水、千米见园。

  曹金海介绍,港闸区还将放大和上海融合发展的品牌优势,以上海市北科技城为载体,主动承接上海的产业溢出,利用上海的人力资源、科技和金融优势,实现上海研发、南通孵化和产业化,把园区建成产城融合的典范,接轨上海的先导区、示范区。

  “提升主城区的首位度,通州区应当主动融入,担当责任。”省人大代表、通州区区长陈永红说,通州区将以规划一体化为龙头,在交通接轨、产业互动、城市融合三个方面发力。在交通接轨方面,通州接轨南通的八横四纵路网已经形成,将主动服务好沪通、宁启、盐通、通苏嘉城际等铁路建设。在产业互动方面,按照调整存量、优化增量、提升质量的要求,当好先进制造业的排头兵。在城市融合方面,提升城市品质,优化城市功能,做好南通生态圈外环,当好南通花园城市的先行军,为南通集聚以人才为首的各种要素创造条件。

  营造更好环境,把学子“喊回家”、把能人请回来

  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在哪里,希望就在哪里;顶尖人才在哪里,发展高地就在哪里。

  南通基础教育闻名全国。然而,“高考出去一火车,毕业回来一卡车”,让南通各行各业感到人才紧缺。在外经商打拼的南通人遍布世界各地,他们都是南通发展的宝贵资源。李强书记叮嘱我市,要研究怎么把大学生“喊回家”,把在外能人请回来。

  把优秀学子“喊回家”,我市一直在不懈努力。市委组织部、人社局等相关部门,多次组织著名高校的南通籍以及江苏籍大学生,利用寒暑假到南通来参观、参加社会实践,及早与南通用人单位对接。

  “不仅要让人才回来,还要有留住人才的土壤、创新创业的平台。”省人大代表、如皋市委书记陈晓东介绍,如皋首先要打好亲情牌,向学子和在外能人描绘如皋发展的愿景,让他们有回来的意愿。同时,城市建设、产业发展都要以人才为本,不仅让高端人才有发挥才能的舞台,还要以与国际接轨的教育、高端医疗、高品位的文化来满足人才生活和精神需求,让本地人才留得下来,让外地人才来了不想走。

  “江苏在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已经有很好的政策,南通要在省现有政策的前提下,提供相应的配套,营造能干事、干成事的环境和氛围。”省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顾晓松认为,作为创新的高地和平台,南通的高校应当探索企业、高校相互兼职,共同培养研究生,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共同解决产业化过程中技术难题,通过产学研互动,把人才和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很好结合起来。

  记者 徐亚华 汤晓峰 张烨

标签:

责任编辑:李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