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国网江苏电力:电力“黑科技”助力农业农村经济
2022-09-02 10:57: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9月2日讯 8月31日,在江苏连云港东辛农场的水稻种植基地,100多台植保无人机正飞行在稻田上空喷洒农药。一旁停放的无人机“充电宝”,可以随时为无人机提供充电续航服务,这是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围绕服务农业农村发展自主研发的电力“黑科技”之一。

过了处暑节气,田间作物加速成长、水产养殖即将丰收。国网江苏电力创新研发出无人机“充电宝”、移动“电冰箱”等先进科技设备,让电力“黑科技”活跃在田间地头,同时,依托持续加强农村电网建设、全面推广乡村电气化等举措,构建“上天入地”的供电保障网络,全力保障秋季丰收不误农时。

(国网连云港供电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在帮助农户更换植保无人机电池。夏衍/摄文)

在东辛农场的稻田边上,3架植保无人机在国网江苏电力打造的专用“充电宝”上“满血复活”,缓缓飞入稻田继续进行农药喷洒作业。“我们的植保无人机大概工作20分钟就需要充电,以前都是用柴油发电机来充电,污染大、噪音大,成本也高,现在用电低碳又划算。”农场农牧中心主任徐士东说。

徐士东算了一笔账,该农场耕地面积约20万亩,每年使用无人机洒药、施肥20次左右。使用柴油发电机的成本约0.3元/亩,需花费120多万元。而使用无人机“充电宝”后,充电成本不到0.1元/亩,每年能节省成本80多万元。

电力“黑科技”,不但让农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还能保障“米袋子”供给有力,“菜篮子”新鲜充裕,成为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增长新的驱动力。

(国网淮安供电公司联合相关科研单位打造的移动冷库正忙碌在芦笋种植基地。罗佳宝/摄文)

在国内最大的芦笋种植基地——淮安市涟水县,一辆小型货车模样的移动式冷库正穿梭在种植基地里。涟水县红窑镇春雨笋园负责人王崇左介绍:“有了这种移动‘电冰箱’,我们的芦笋采摘后不到10分钟就能进入冷库保鲜,减少了20%—30%的田头耗损,使预冷芦笋的保鲜期延长3天左右。”

国网江苏电力通过推广移动“电冰箱”,打破了芦笋严苛储藏条件和季节性栽种特性的限制,帮助农户实现芦笋全年不间断产收,扩大了销售半径,促进了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如今,涟水镇的芦笋已经形成了从种植、采收、加工、运输到市场销售的完整产业链,产量占全国的30%。

目前,电力“黑科技”已经在全省农业领域广泛应用。在南京,全电气化的“5G蓝莓工厂”实现了无人运转,蓝莓每年可以上市两季,产量翻了一番;在苏州,全电循环水养殖系统将每日5%的污水内部“消化”,用于农业浇灌,实现高效零污染渔业养殖;在扬州,失电故障感知器24小时在田头“站岗”,可以在20秒内传输故障信息和故障位置,缩短三分之一的抢修时间……

近年来,国网江苏电力在全省推动建立10个全电化农业科技创新基地,整合科技、人才、金融等要素,打造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全链条,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让好技术、好设备更好地转化为生产力。

“我们将继续在农田种植、园艺作物、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四个领域加大智能电气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应用,助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绿色发展。”国网江苏电力营销部农电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说。(董莹 沈庆)

标签:无人机;充电;江苏电力
责编:戚阜生 易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