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 > 合作开发版 > 大美淮安区 > 特别报道 > 正文

“诗眼”运河行|从梁红玉到沈坤,淮安儿女多壮志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张现军  2019-10-08 13:57:00

  这次来淮安,才知道抗金女英雄梁红玉是淮安人。

  

  在淮安河下古镇,远远地就看见路边有一个祭坛一样的圆形建筑,一尊身着铠甲,披着战袍,飒爽英姿的女将军像矗立于高坛之上。这巾帼女将便是梁红玉了。

  大家对她黄天荡擂鼓退金兵的故事耳熟能详,殊不知,她不仅出生于淮安,还与丈夫韩世忠一起在此保卫家乡多年。

  梁红玉的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梁红玉自幼随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可惜,梁红玉的祖父和父亲因在平定方腊之乱中贻误战机,战败获罪被杀,梁家败落,梁红玉沦落为京口营妓。

  正是在这里,梁红玉认识了韩世忠。韩世忠是陕西绥德人,虎背熊腰,一身是胆,但不会来事,所以从军多年,依旧不得升官。后来随童贯征讨方腊,并擒获之,荣立大功。

  大军班师回朝的路上,在京口停歇,包括梁红玉在内的一众营妓负责接待。众将领那是大吹大擂,唯独韩世忠默默坐在角落。梁红玉早知他是擒获方腊的英雄,又见他如此与众不同,有意上前结识。梁红玉不落媚俗的飒爽英姿,也让韩世忠心潮澎湃。

  美女英雄,终成眷属。

  北宋覆灭,南宋建立,韩世忠梁红玉成为国之栋梁,镇江一战,让金军受到重挫,再无力南下。此战后,朝廷加封梁红玉为“杨国夫人”。并令韩世忠梁红玉夫妇北上楚州,也就是今天的江苏淮安区驻防。

  经过战乱的浩劫,楚州当时已十室九空,破败不堪。军民食无粮,居无屋,梁红玉便亲自用芦苇“织蒲为屋”。在寻找野菜充饥时,梁红玉偶尔发现马吃蒲茎,便亲自尝食,并发动军民采蒲茎充饥。蒲儿菜也因此称作“抗金菜”。

  由于韩世忠、梁红玉与士卒同劳役,共甘苦,士卒都乐于效命。经过苦心经营,楚州恢复了生机,又成为一方重镇。夫妇二人驻守楚州多年,“兵仅三万,而金人不敢犯”。

  约400年后,又一位淮安奇男子接过梁红玉保家卫国的旗帜,对侵犯家乡的倭寇给予致命打击。他就是沈坤。

  看完梁红玉祠,我又随运河采风团来到位于河下古镇核心区的沈坤状元府。

  

  生于明正德二年(1507年)的沈坤,于嘉靖二十年(1541年)状元及第,其后一直出任翰林院修撰、国子监祭酒等文职。

  众所周知,明朝嘉靖年间,是倭寇最猖獗的时代。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包括淮安在内,都是倭寇频繁活动之地。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正值沈坤母丧家居时,倭寇又来了。

  怎么办?干他!别看沈坤是文状元,也一直是文官,但对倭寇来犯毫不犹豫,立即拿出全部积蓄,并变卖家产,招练乡勇两千人,抗击倭寇。

  沈坤不仅善于根据淮安地势修筑防御工事,还纪律严明,令行禁止。抗倭军在沈坤的带领下,英勇善战,打了许多大胜仗,文状元及第的沈坤被当地百姓呼为“武状元”。

  值得一提的是,沈坤和《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是邻居,还是发小同学,自幼关系密切。沈坤抗倭,吴承恩就是他的军师。据说,后来吴承恩创作《西游记》,沈坤就是孙悟空的原型人物。

  漫步于沈坤状元府,不由得感慨,淮安儿女多壮志,保家卫国英雄多!

  

  作者张现军,资深媒体人,曾在南京晨报、江南时报、上海侨报、读天下等多家新闻媒体供职,现为知名新媒体读史总编辑。

标签:

责任编辑:华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