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区奋楫争先重彩绘就发展画卷
中国江苏网讯 漕运中枢、盐榷重地、南船北马、九省通衢。运河经济时代,“壮丽东南第一州”的美好景象,淮安人不曾忘却;
周恩来精神,世人敬仰。建好总理家乡的责任与担当,淮安人不曾忘却。
五年弹指一挥间。回望走过的征程,淮安市淮安区一年一步跨越,一年一个台阶,走得自信,走得从容。
这是催人奋进的五年。淮安区百万人民围绕“全市争第一,苏北进十强”目标,加快新型工业化、特色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和产业规模化进程,为打造苏北重要中心城市核心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描绘出一幅幅令人振奋的恢弘发展画卷。
这是硕果累累的五年。“五城同创”,淮安区摘取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金字招牌”;旅游业迈上新台阶,周恩来故里旅游景区荣获国家AAAAA级景区,苏北首批;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获得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书法之乡、中国诗词之乡、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等殊荣;“互联网+”生机盎然,淮安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园创成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五年的砥砺奋进,春华秋实。淮安区正在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阔步前行。
重大项目筑起新优势
这五年是持之以恒抓招商、抓项目、抓产业,重大项目不断突破、工业经济快速跃升的五年。五年来,区委区政府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坚持项目为王,把大项目建设摆在经济工作的“头版头条”。在全区干部大会上,淮安区委书记徐子佳都反复强调,要坚持以项目论英雄,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凭项目说话,以项目比高低。全区上下大发动,干部群众齐上阵,千方百计招引项目,争分夺秒建设项目,以项目建设的大突破推动工业经济的大突破。
踏石有印,抓铁留痕。5年累计完成工业投资822.5亿元,开工共创产业园、双环精密锻造等亿元项目89个,竣工燃气发电等设备投资超千万元项目71个。企业创新不断增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增至36家,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增至15个,创成国家级研发中心1家,井神盐化主板上市,大成医药、乔扬数控新三板挂牌,新增开票销售超亿元企业25家、超10亿元企业3家,列统工业开票销售、工业入库税收年均分别增长15.3%、11.1%,增幅位居全市前列。
一个个块头大、产业特、技术高的大项目成为引领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劲引擎。共创人造草坪年年都有大投入、新跨越,是全球最大的人造草坪生产企业;双环齿轮技术装备世界一流,是美国百得、德国博世等世界电动工具生产前五强企业的中国最大齿轮生产商;井神盐化年产盐及盐化产品总量位居全国行业前列。施塔德电梯、惠民汽配、乔扬数控、康乃馨织造、建华管桩、海螺水泥、苏食食品等一批迅速壮大起来的企业,有的成为全国同行业瞩目的“龙头老大”,有的成为专业产品的“单打冠军”。淮安区走出了一条以大项目崛起推进工业加速振兴的特色发展之路。
城市建设彰显新特色
这五年是高点定位重规划、强投入、创特色,城市建设高潮迭起、城市魅力不断彰显的五年。五年来,淮安区以“保护提升古城、奋力开拓新城、全力打造名城”的总体思路,累计投入592亿元,实施重点工程371个,建成区面积新增5.41平方公里,新增绿化面积约395万㎡,城市化率、城市绿化覆盖率分别提高了8.2、4.66个百分点,成为淮安区历史上城市建设投入最大、项目最多、成效最显的时期,呈现出新老城区互动并进、古老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喜人格局。
以文化旅游塑造城市特色。淮安区在7平方公里的历史文化核心保护区内打造了中国漕运博物馆、淮安府署等一个个令人引以为豪的经典之作。累计投入10多亿元,实施河下古镇、萧湖“三园一庄”古典园林等重点文化旅游项目22个,推进“一镇、一湖、一河”三大板块连片开发,引领着淮安区文化旅游产业提档升级。置身老城区,一条条古巷,一座座古建,处处流淌着淮安古城的韵致。漫步萧湖,湖光水色,鱼翔鸟飞。水舞灯秀如梦似幻。水绿相映、城在园中、水在城中、人在景中。
以产城融合推进城市发展。围绕城市面积5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50万人的目标,积极策应淮安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和全市“东扩南连、三城融合、五区联动”的城市发展战略,有序推进老城改造。将新城区作为城市建设的主攻方向,新建和在建高层建筑370幢、商住小区40个,新增道路面积160万㎡。新城区路网通畅,高楼林立,宜居宜业、繁荣靓丽。城市产业集聚发展。金地、九升等一批层次高、业态优的商业综合体竣工营业;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园创办运营、发展迅猛,全国快递前十强已落户8家,北京钱景、康乃馨布草等6家电商线上运营。引进江南农商行、华泰证券等金融机构11家,并连续两次获得全省优秀金融生态县区。大交通、大商贸、大物流、大金融、大开放……随着城市的成长、功能的完善,淮安区聚人缘、聚财源的“洼地效应”日益凸显。
农村建设喜看新变化
这五年是多策并举促增收、壮镇村、添活力,城乡统筹协调共进、新农村建设变化最大的五年。五年来,区委区政府大力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以工业化致富农民,城市化带动农村,产业化提升农业,镇村经济、农村环境、农民生活不断提升,新农村建设在时代变革中大步推进。
现代农业步伐加快。建成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1个、省市级农业产业园3个、国家和省级示范农民合作社15个、省级示范家庭农场8个、省市级龙头企业30户,创成国家级“平安农机示范区”。
镇村建设全面加强。车桥、钦工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镇,施河成为苏北首个国家级卫生镇,完成237、428省道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570公里、桥梁914座,平桥等10个乡镇实现镇村通公交。实施水利重点工程80个,完成投入19.05亿元,农村水利现代化率提高到87.39%,创成省级节水型社会示范区。
改善民生谱写新篇章
这五年是矢志不渝惠民生、保稳定、促和谐,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的五年。五年来,区委区政府坚持民生优先,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加普惠于民,实施了一大批为民利民工程,努力实现经济增长与群众幸福指数同步提升。
惠民实事成效显著,新农合、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总投资11.4亿元的区域供水工程实现全区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用水“同源、同网、同质、同服务”。
教育事业成绩突出,累计投入15亿元,实施“五大工程”,基本建成“五校一中心”,完成校安工程80万平方米,成为全国首家公办学校集体告别“粉笔黑板时代”的县区。
卫计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启动淮安医院迁建,建成全国首批、全市首家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建成“区乡两级、乡村一体"的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15分钟健康服务圈”。
扶贫开发成效显著,14.3万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全部脱贫,50个省列经济薄弱村集体收入全部达15万元以上并实现新“八有”目标。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司法引航”和“六五”普法获全国表彰,法治县区创建获省表彰,连续11年创成省平安县区。
党的建设得到新加强
这五年是淮安区务实奋进转作风、提效能、聚合力,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执政能力明显提高的五年。五年来,思想政治建设全面强化,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宗旨意识进一步加强。
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大力转变工作作风,在全区上下形成了“敢于担当干、善于创新干、勤于落实干、力争上游干”的干事创业氛围。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凭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鲜明导向,规范干部选拔任用程序,注重在改革发展一线锻炼干部,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供了舞台。
党风廉政建设持续强化,全面落实“两个责任”,营造了风清气正、团结奋斗的发展环境。
回顾过去,历史铭记着我们拼搏奋进的深深足迹;展望未来,时代召唤着我们更需跨越赶超。在新的历史征程上,我们将在披荆斩棘、奋楫争先中深刻作答,向着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砥砺前行,朝着打造苏北重要中心城市核心区铿锵迈步,把淮安区建成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功能区、先进制造业的集聚区、文旅产业的特色区、枢纽经济的承载区和幸福和谐的首善区,在淮安大地书写新跨越,在岁月深处写下新的壮美答卷,向周恩来诞辰120周年献礼!
策划:张建闯
组稿:刘洪成 王怀扣 朱天羽 黄洁
图片:陈光晰 王忱 李正荣 朱天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