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金陵非遗“龙”重登场
2024-02-02 09:37:00  来源:南京日报  
1
听新闻

《青龙展翅》亮相南京市民俗博物馆。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肖凡 摄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肖凡 邓露洁 卫凌云

龙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南京非遗传承人巧手贺新年,推出多款龙年主题非遗作品:手工扎制的“龙头”蜈蚣风筝、一笔一画拓印的碑刻龙纹、寓意吉祥顺遂的龙图案烙画……这些技艺精湛的作品,既体现传统传承,又契合当下审美,以国风元素诠释最新、最潮的年味,让非遗融入日常生活。

“龙头”风筝翱翔纸鸢寄语新年

近日,记者走进南京市民俗博物馆看到,一只威风凛凛的“龙头”蜈蚣风筝蜿蜒盘旋在场馆顶部,足足有40余米长,既能当作装饰展出又能户外放飞,吸引广大市民游客观赏拍照,不仅能让市民感受到美好的新年祝福,同时也能深切体会非遗文化的美。

南京风筝,又叫“金陵纸鸢”,有着两千多年历史,一直融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这幅作品名叫《青龙展翅》,青龙凸显东方龙文化。蜈蚣风筝可长达几百米,由于展厅限制,所以展出的是40米。”站在作品一旁的南京风筝非遗传承人张保成颇为骄傲地说,为了迎接龙年到来,他将生肖龙元素运用到风筝扎制中,纯手工制作,耗时一个多月,如今总算与广大市民见面了,也是为人们送去新春祝福。

“龙头”蜈蚣风筝集合了立体风筝和串式风筝的特色,制作工艺繁杂、难度较高。张保成介绍,这个作品的难点在于扎骨架和绘画两个工序,头部每一根骨架都需要画一个图纸,每一根竹子都要用酒精灯烤,仅龙的头部就用了200多根骨架,使用的竹子也经过精挑细选,有楠竹、慈竹、粉单竹等。“龙身”部分也十分重要,每一节“身体”有两根骨架,组成一个“圆圈”,每个“圆圈”厚薄、柔韧度、圆度都要精确一致,才能平稳安全放飞。

记者注意到,这只风筝造型逼真、色彩艳丽,绘画线条细腻流畅,对比色强烈生动,头部的立体龙形惹人注目。“‘龙头’装饰性较强,体现了龙的特征,头部的细节极其精细且不对称,比如龙角、舌头、眉毛、腮、龙须等,所以制作工艺复杂,是不能偷工减料用纸板、泡沫等材料代替的。”张保成说,希望通过栩栩如生的龙造型,将龙年喜庆的氛围铺洒开来,让传统南京风筝也“潮”起来。

在中国传统信仰中,龙被认为是吉祥的象征,用于祈求丰收、平安和幸福,象征着勇敢、坚强和不屈不挠的品质。张保成还在龙年到来之际,制作了名为《龙腾九天》的软板风筝,采用南京民间风筝工艺雕版水印技术,共计6款不同颜色的龙形图案大气威严,目前正以框画形式展出。

拓印碑刻龙纹纸上传承文化

龙年新春临近,我市各区的非遗传承人纷纷大展身手,以巧手匠心制作龙年主题非遗作品。日前,玄武区非遗项目“金石传拓”传承人持一创作作品《龙重发财》,融合金石传拓非遗技艺与现代工艺,传递龙年新春祝福。

传,续也;拓,指用纸和墨从铸刻器物上锤印出其文字、图像或花纹。因此法主要应用于金石器物上,如拓印碑刻、墓志、青铜铭文等,因而被称为“金石传拓技艺”。金石拓印是“中国最早的复印术”,将传统拓印融入更多的艺术创作元素,从而转变为一种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视觉文化。

金石传拓社植根于南京传统地域文化,早在去年夏天,该社就启动了龙年主题作品的设计策划,因工作室位于明孝陵景区内,所以便结合了南京厚重的明文化历史底蕴,选取了明孝陵内康熙御笔“治隆唐宋”碑刻龙纹。

“此次选取的碑刻龙纹的图案恢弘壮观,与金石传拓技艺结合后,通过艺术的角度,让传承变得更加有可能。”持一表示,拓印时,要先在龙纹上附一层宣纸,用湿毛巾将其润湿糊,再用棕刷反复扫刷,确保“扫纸入凹”;待宣纸干透后,再用拓包蘸取墨汁,对拓印内容上色,如此提取“龙”元素。

除了金石传拓技法外,这幅作品也充分融合现代电子技术。持一介绍,在提取龙纹后,工作室将其扫描后上传电脑,引入铜钱、玉如意等元素,以传统祥云纹样串联,经过创意组合后形成“福”字造型,形成模板,随后再拓印至纸上。整幅作品为红底金字,细看之下,“福”字的偏旁部首由5条“龙”转化而来,观之线条流畅、简约大气。

持一说,这幅作品取材于明文化,彰显南京地域色彩,也是希望通过非遗作品讲好南京故事,实现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据悉,这一作品衍生的挂历、卷轴等文创产品上市后热销,近2000件产品基本售罄,同时组织开展线下体验活动,邀请市民游客共同体验非遗传统技艺、感受南京文化。

“铁笔”生花烙年味高跷舞龙展雄威

南京市烙画代表性传承人王高飞也创作了《盘龙正气》《双龙献瑞》《龙凤呈祥》等一批为迎接甲辰龙年而创作的非遗作品,为新春献上一份祝福。

烙画是中国传统的绘画技艺,用热烙铁在木板、葫芦等材料上熨出烙痕作画,可以烫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记者走进王高飞的工作室看到,屋内屋外、墙上墙下,大大小小、奇形怪状的葫芦琳琅满目,他正在桌前加紧创作着龙元素的作品,一支电烙笔在葫芦上轻轻移动,留下一道道画痕。

相比传统造型的龙图案,王高飞的《盘龙正气》龙造型更加灵动,整个龙矫然昂首、活灵活现,极具艺术感和观赏价值。“烙画中龙的头部造型厚重突出,两个眼睛虽在一个平面,但能体现立体动感;龙身弯曲自然灵动,龙爪前抓后蹬,龙鳞片也是千变万化,有的是月牙鳞、有的是波浪鳞,需要不同的手法完成。只有一片片完整了,一笔笔线条流畅了,才能做到细腻传神,或风姿雄健、张弛有度,或俊秀飘逸、温和可亲。”王高飞说。

王高飞还赋予每条龙图案不同的吉祥寓意,和孩童嬉戏的“福运龙”、和凤凰呼应的“祥云龙”、和牡丹搭配的“富贵龙”,等等。“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图腾,表达着老百姓对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美好祈愿。通过我们的烙画技艺,烙出中国的民俗故事,传递中国人的民族情结。”王高飞说。

不仅指尖上的非遗手艺,足下的本领也为南京龙年增添了一分年味。在六合区竹镇镇,16名女子身踩95厘米的高跷,跳跃间舞出巨龙翻飞,这是江苏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女子高跷舞龙。舞龙由竹镇人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把在平地上表演的双龙移植到了高跷,诞生了如今的女子高跷舞龙。

在田头乡间,16名女子合着热烈的锣鼓节奏,表演“滚龙”“串龙”“盘龙”“腾龙”“围龙”等各种高难度动作,巨龙上下翻飞,各种精彩动作令人应接不暇。女子高跷舞龙有其独特的韵味,它柔中孕育着刚毅,使神勇无比的龙显得格外灵动,也因此成为当地民间文艺中令人叫绝的一项经典。“临近春节,我们踩着高跷舞着‘巨龙’,亮相在六合的各个大街小巷,祈祷当地风调雨顺、年丰人寿。”女子高跷舞龙队一名队员说。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