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置办春联,年轻人爱上个性定制
2024-01-30 09:59:00  来源:南京日报  
1
听新闻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黄琳燕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贴春联是过年仪式感里不可缺少的环节,今年是龙年,不管是书法家手写春联送居民,还是市民自家购买,大家都已经红红火火地筹备起来了。

记者昨日采访发现,楹联家、书法家原创的带有家国情怀的春联颇受市民喜爱。消费市场上,春联不仅延续着传统的年味祝福,还与新国潮、热门IP等结合,在传统中升华,走出一条个性化的发展之路。

送春联:挥毫泼墨传递新春祝福和家国情怀

挥毫泼墨,笔走龙蛇。1月29日,记者联系上南京市楹联家协会相关负责人姚正言时,他正在和协会的成员们为即将开展的南京楹联文化节活动做准备。2月1日—5日,协会几十位楹联家和书法家将走进熙南里街区现场书写楹联和福字,把新春的祝福送给市民和游客。

“春到八方韵,龙翔四海风”“祥龙思改革,瑞气话腾飞”“国呈龙虎姿,人展鲲鹏志”“国泰千家福,龙腾万户春”……姚正言向记者展示了一批协会今年原创的楹联。他告诉记者,每年送出去的春联都是协会成员的原创作品,楹联内容既紧密贴合每年的年俗生肖,包含对百姓的新春祝福,也有祝愿祖国繁荣富强的时代之音。

“南京是中国楹联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楹联文化城市’。”姚正言介绍,每年春节来临之际,南京市楹联家协会都会为社区、游客和相关单位送上春联和福字,今年已经是第四年,“平均每年能送出几千份福字和春联。我们希望通过这种送春联的形式,在把美好祝福送给大家的同时,传递南京的楹联文化。”

邀请书法家为居民写春联送福字,已经成为南京很多部门和社区的“传统项目”。在1月20日举办的“宁好2024”江苏省一刻钟便民生活节(南京专场)暨雨花台区社区邻里节活动上,多位书法家现场“摆摊”为居民送“福”。

“能收到书法家手写的‘福’字,我觉得非常高兴和有意义。”市民冯阿姨在现场排队请书法家写了好几个福字,“等到除夕把家里几个门都贴上,非常吉祥喜庆。”

除了社区送春联,今年我市也有多家商家、银行开展送春联活动。记者从盒马了解到,通过盒马App在线上线下消费满足一定金额,就可获赠定制款限量版春联,全国限量30万份。许多品牌和银行也专门定制了春联,作为回馈顾客的年礼。

买春联:中老年线下买、“00后”偏爱线上

“我家的春联是在超市买的,有时候爸妈也会去金桥市场买”“每到腊月二十八左右,家门口的菜市场门口会卖春联,家里老人买菜时就一并买了”“我自己一个人独居,都是网上买”……近段时间,记者采访了几十名市民,中老年人大多选择线下购买春联,渠道多为超市、批发市场和家门口的菜市场,“95后”“00后”则偏爱线上购买。

走进南京金桥市场,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金灿灿的“福”字、喜庆的对联、大红的灯笼和中国结,各种春节装饰随处可见。记者注意到,今年的春联款式十分丰富,材质上有纸质、植绒等,字体有黑色、烫金、彩金、浮雕、镂空等形式,价格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

“我们也是从大批发市场进货的,今年的春联样式非常多,你看我家单是福字就有接近50款,都很受欢迎,来买的以中年和老年人居多。”一家店主介绍,目前新款春联以及窗花等年饰已经全部上市,个别年俗饰品甚至被买断了货。

在苏果、大润发等多家超市的春联销售区,长长的货架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春联和福字,洋溢着浓浓的年味。

记者在线上电商平台搜索“春联”发现,2024年春联已经上市,不少店铺已有超过万人付款,有些店铺显示2小时内购买人数超过100人。

新趋势:年轻人爱“定制”,传统中有新潮

“无忧无虑无烦恼,有钱有闲有平安”,前几天,市民朵儿自己写了一副春联,并想好了设计元素,在网上找商家定制了专属自己的春联。“春联内容都是自己最真实的愿望,贴在门上既喜庆又与众不同。”朵儿说。

记者采访发现,相比于传统意义上的春联,印有卡通形象、采用网络热梗和字体,更加可爱、有个性、高颜值的春联更加符合年轻人的口味,逐渐成为一种新潮流。

“我是自己一个人居住,这两年都按照自己的心意购买春联,去年买的是一款和漫画联名的春联。今年在网上看到非常可爱的龙元素,颜值非常高,立刻就下单了。”“95后”市民小陈表示,她喜欢萌态可爱的元素,门上贴上可爱的春联能为她带来好心情。

中研普华研究院日前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春联行业市场全景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随着消费者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春节庆祝方式的多样化,对联市场的需求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消费者对文化产品的需求日益多样化,更倾向于选择具有独特设计和文化内涵的对联,对对联的品质、创意和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定制的对联也成为一种新的消费趋势。

中研普华研究院表示,春联市场未来将朝着个性化、定制化、创意化、多元化、智能化、环保化等方向发展。商家需要不断创新和提高品质,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