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顶犄角、憨态可掬的“龙墩墩”,矫然昂首、“腾”于方寸之间的龙年云锦装饰画,象征五行、盘龙造型的五色泥塑……连日来,记者探访南京消费市场发现,离龙年新春尚有近两个月时间,南京市不少商家、文博场馆、非遗手工艺人已提前推出了龙年主题非遗手工作品、工艺品、文创产品等,不少产品上市后销量一路走红。蓬勃的“生肖经济”,激活岁末消费市场。
“冰墩墩”换“新衣”,“龙”文创受热捧
昨日下午,家住浦口的刘鑫来到夫子庙景区,在秦淮礼物门店买了3个不同造型的“龙墩墩”。“家里大人小孩都喜欢,看到新出了龙年款,立刻就过来买几套,准备人手一个。”刘鑫笑着告诉记者,他家中“冰墩墩”系列产品已有10余件。
记者了解到,为了延续冬奥记忆,龙年新春来临之际,“冰墩墩”的历史知识产权开发延续“春节”主线和“十二生肖”概念,与中国龙文化结合,设计龙年新春特别款“龙墩墩”,于12月7日正式在秦淮礼物旗舰店发售,共有“金木水火土”五个造型摆件,以及赤火“龙墩墩”毛绒玩具和赤火、青木“龙墩墩”钥匙扣系列产品。
“‘龙墩墩’热度非常高,上周五前已经售空了第一批货源。”南京夫子庙状元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惠南洋介绍,截至12月15日,5000余套“龙墩墩”产品一售而空,上周五,店内紧急进货了千余件产品后,也在周末两天内被陆续带走。后期,店内还将陆续到货“龙墩墩”系列摆件、马克杯、纪念章、冰箱贴、明信片、文具等产品。
在夫子庙景区琵琶街、门东历史文化街区等文创店内,“龙”元素也布满货架,各类文创产品琳琅满目。“马上到2024年了,家里带点‘龙’图个喜庆。”现场不少正在选购文创的年轻人感慨,生肖元素更能带来传统年味。
云锦装饰画脱销,博物馆内“龙”味浓
纹样设计、意匠绘制、原料准备、挑花结本、织造……昨日上午,南京云锦博物馆里,拽花工坐在织机上层,负责提升经线;织手坐在机下,负责织纬、妆金敷彩。记者从博物馆获悉,南京云锦博物馆日前推出龙年云锦系列作品,其中云锦装饰画《龙瑞千秋》上市后即脱销。
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的南京云锦浓缩了中国丝织工艺的历史、文化和技艺。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也是神圣、吉祥、喜庆之物,在云锦传统工艺中龙纹也被广泛运用。
据介绍,《龙瑞千秋》采用真金手工制造,全球限量88件。画面中,龙于云中矫然昂首,龙鬃飞洒,祥云和火焰穿插其间,灵芝相伴左右,寓意富贵吉祥、福寿绵延,底部的海水江崖,代表着福山寿海、万世升平;锦面上方的灯笼纹以灯景作为题材,衬托出节日的喜庆气氛。
除装饰画《龙瑞千秋》,博物馆还推出了“五行龙”摆件系列和龙纹样围巾。“五行龙”摆件主体部分的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的“腾龙”纹样,寓意着“龙腾九霄,行运四海”;围巾以红色调为主,辅以“小团龙”图样,寓意新年红红火火。
“艺术当随时代、手艺当领时尚,通过与时代艺术结合,云锦一直成为中华美学标杆。在现代,我们更要用创新激活云锦的生命力,用守正方法延续中华传统文化优秀内核,用东方美学展现民族文化自信。”南京云锦博物馆宣传部部长祖皓介绍道。
提前两月创作,指尖捏出非遗“龙”
不仅有龙年主题的工艺品、文创产品,在我市,更有不少非遗项目传承人闻“龙”而动,提前设计创作龙年主题非遗作品,融合非遗技艺与传统年俗,带来“指尖上”的年味。
一手固定住一只三四厘米“高”的红色泥龙,另一手持极细毛笔,蘸取白色的颜料,在“龙身”上绘出鳞片,点出“龙眼”眼白;再蘸取黄色的颜料勾勒出“龙吻”“龙耳”,最后以黑色颜料“点睛”。不一会儿,一只活灵活现的“盘龙”跃然指尖。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玄武区非遗传承人何斌工作室内,他正伏案为一组“五行盘龙”泥塑点彩。今年46岁的何斌,是玄武区省级非遗项目“南京泥人”省级传承人。“南京泥人自古以来就有制作生肖泥塑的传统。”何斌告诉记者,早在上月,工作室就启动了龙年生肖主题泥塑作品的设计与创作,本月内首批龙年泥塑作品就能上市销售。
除“五行盘龙”外,何斌还创作了两件难度更大、工艺更高的龙年非遗作品。一件为立体“卧龙”造型,一条五爪龙卧于台面,右爪下踩着一枚圆珠,趾甲分明、活灵活现;另一件作品为“行龙”造型,采取盘内阳雕形式,灵感来源于九龙壁画。
记者了解到,目前两件作品都在经历最后的修饰雕琢,预计于年前全面完成。届时,作品将在非遗场馆龙年主题展览展陈中亮相,以精巧非遗技艺传递生肖文化之美。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邓露洁 卫凌云 田诗雨
通讯员 王珊 建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