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青年上夜校是一种什么体验?“校”的属性被弱化 “夜”的生活更多彩
2023-11-24 09:23:00  来源:南京日报  
1
听新闻

“增班额”“下社区”,青年夜校迅速扩容,让更多年轻人有了夜校初体验。在他们眼里,青年夜校可谓“多巴胺学习”,“校”的属性已被削弱,反而是“夜”的生活更为强烈。参与性、互动感、重社交、松弛感是青年夜校的关键词,年轻人正在上一种很“新”的学校,这“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追求”。

“我正在重新养育自己”

“我去上夜校了!”临出门前,赵逸男的这声招呼,让妈妈一脸疑惑地抬起了头:“上夜校?”

是的,上周四赵逸男去南京一家青年夜校上了一堂书法课。“虽然对素描和平面设计也很感兴趣,但我担心自己太才华横溢,一出手就惊艳了众人,所以报了书法课。”这是他发在社交平台上的说辞,玩笑居多,真正的理由是——“好好练字”。

报个书法班,这个想法由来已久。从高一起,赵逸男就远赴德国留学,如今在南京创业,最耿耿于怀的就是自己的一手字。“在外面开会,用余光瞟一眼,人家的字有形有神,自己的像狗爬!”他自嘲道。

不久前,赵逸男注意到青年夜校在南京走红,经过多方比较,最终选择了这家。夜校刚开不久,但一节课下来,他感觉收获满满。入门课主要是练横、竖两个笔画,看起来简单,写起来可不容易,赵逸男洋洋洒洒写了4张纸。“老师选择的字帖很对我胃口,粗壮遒劲,练起来特别带劲。”他说。

近期,互联网上的一个词条很触动人心——#长大后重新把自己养一遍#。在赵逸男看来,他正在青年夜校“重新养育自己”。素描、乐器、木雕……这些儿时没有机会学习的课程,赵逸男都想在29岁时挨个尝试。青年夜校就像人生的“重启键”,他终于有机会去满足时光里那个小小自己的美好心愿。

“可以不完美,只要会热爱”

钱唯芳正在南京一所高校读研一,尽管目前学业繁忙,本周一她仍然抽出时间参加了一场青年夜校体验课。

钱唯芳学的是人称“有手就行”的水墨肌理画,她此前一直觉得水墨画的门槛极高,进了课堂才知道,水墨肌理画只要将颜料和具有颗粒感的材料进行混合,就能够打造出微立体、有质感的效果。所以,学员也戏称其为“手工活”。生活中常见的盐,就是那个“化腐朽为神奇”的“调料”,将粒粒细盐洒于画作间,盐的颗粒质感与传统水墨相融合,寥寥几笔就将茶壶的雅韵演化得亦真亦幻,极富视觉感染力。

大家的学习劲头很足,原本课程晚上7时开始、9时结束,有学员偶尔瞥见了教室里陈列的漆画作品,好奇心顿起,就多问了几句。没想到,任教老师给出热烈回应,从漆画的历史渊源到艺术特点,滔滔不绝多讲了半小时,因为商场打烊,大家才不得不散去。

钱唯芳自认在夜校班上属于“手残”的,“其他人都结束了,我还在吭吭哧哧地画,但真的很快乐呀!”她学的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平时有较多机会与外国友人交流中国文化,经常聊的书法、剪纸、武术相对传统,水墨肌理画似乎能成为那个新的传播“窗口”,形式新潮又有传统韵味。

身边不少同学是“斜杠”青年,技艺傍身、特长加持,钱唯芳也试图在青年夜校寻找一个兴趣锚点。与学校不同,这里没有考试和学分,可以尽情地挑战新事物,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一切只是为了享受过程、获得热爱。

当天课程一结束,钱唯芳就发了条朋友圈:“这个冬天,柿柿如意,莓有烦恼”。配图是她和同学绘制的两幅水墨画,画里茶壶肌理分明,草莓身红叶翠,柿子也是红艳艳、圆滚滚,煞是可爱……

“‘搭子’社交走进夜校”

11月初,陈媛突然接到妹妹的电话:“快去报名,南京新开了好几家青年夜校!”她的心绪当即被拨动,巴望已久的青年夜校来到了家门口,怎能不行动起来?没有犹豫,陈媛选择了素描课,“我一直羡慕会画画的人,身边的人和事,都能那么细腻逼真地跑进画里,这是怎么做到的?”

原本相约姐妹同行,但因为妹妹时间上不合适,陈媛只能独自走进夜校。第一节课,环顾一圈教室,学员有十几人。看起来好像自己年纪最大,37岁的她心生忐忑,“这能融进去吗?”

课程一开始,疑虑立马烟消云散。素描从简单的点、线开始,大家边学习边临摹。坐在画架前,每个人都神情轻松,你随时可以站起来,瞅瞅身边学员的画作打趣几句,或者小步溜达放松一下。老师的教学方式也是以鼓励为主,“大胆地画,不要害怕画不好!”

如今,3节课结束,陈媛已经能勾勒出杯、壶、碗等简单器具的草稿。素描的题材贴近生活,几乎是每个人、每一日都能看见的景象,但经过学员们的描绘与提炼,又变得那么不同、那么亲切,她对素描的魅力理解再添几分。

对于陈媛而言,青年夜校报名要快,学习上则可以慢下来。打磨一幅素描作品,少则几天,多则几月,当自己惬意表达内心世界时,工作的压力、生活的烦恼也会被抛到脑后,艺术的“入口”成为生活的“出口”。

事实上,青年夜校不仅仅是低成本兴趣班那么简单。夜校主理人透露,第一节课结束后,原本不认识的两个小姑娘,已经手牵着手离开了。青年夜校为年轻人提供了“搭子”社交的机会,大家出于兴趣选择课程,相应的共同话题也较多,更容易结识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而这种收获的价值丝毫不亚于课程本身。

就在上节课,陈媛刚踏进教室,夜校里相熟的学员已经早早挥手,示意帮她留好座位了。恍惚间,她像是回到了与小姐妹同进同出、嬉笑打闹的学生时代……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江芬芬

标签:
责编:韩震霞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