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秉印 杜莹
一场“村BA”,吸引29支村(社区)篮球队参加,比赛当天,村里扶老携幼前来观战助威;一场“村跑”,吸引500多名跑步爱好者参加,共同体验美丽田园与山水艺术的融合之旅……这个秋天,和露营、采摘一样火热的,是南京乡村各地精彩上演的“村赛”。
“村赛”为何频频进入乡村?乡村举办“村赛”的驱动力有哪些?体育带来的人气流量,又如何赋能乡村振兴?
现象
“村赛”多点开花
村在景中、人在画中、乐在跑中。10月15日,一场“村跑”在江宁淳化鸣枪开跑,以跑游的形式串联起淳化的亮丽风景。“今天我们全家出动,在秋日花海中跑步,感觉很幸福!”男子第一名获得者黄正欢满头大汗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此次他带着妻子和女儿一起参加比赛,跑完步又在附近游览美丽乡村、品尝农家土菜。
南京市美丽乡村定向赛第三站近日在七仙大福村火热开赛,选手们在充满原生态气息的青山碧水中尽情体验定向运动探索的乐趣;江宁首届“村BA”三人制篮球比赛上月在谷里举行,来自全区10个街道的29支村(社区)篮球队进行102场比赛,最终决出冠亚军;浦口区举办乡村振兴社区乒乓球比赛,受到各涉农社区的热烈欢迎,全区43支涉农社区参赛代表队、250多位参赛选手报名参赛。
10月27日至29日,“ACAC”2023赛季(南京站)暨“汤山温泉杯”室外射箭邀请赛在汤山矿坑公园大凹剧场举行,选手在赛场“百步穿杨”,市民则在台下助威声声。“部分选手、不少游客在比赛结束后都定了露营烧烤。”南京汤山矿坑公园矿山乐野营地负责人张也告诉记者,他所负责的矿山乐野营地正好在大凹剧场附近,比赛选手、市民游客都变成了营地客人。
在我市其他乡村,也举办了多场“村赛”,几乎场场爆火。这些“村赛”,场景多设置在美丽乡村,比赛奖品“村味浓郁”——江宁首届村“村BA”比赛,前三名队伍每人获奖一份湖熟盐水鸭礼盒,具有浓郁的“江宁味道”。
分析
融合场景赋能乡村振兴
今年夏天,贵州黔东南的两个村赛“村BA”“村超”相继火爆全国。充满民族风情的开场、热情高涨的观众、跌宕起伏的比赛、极接地气的奖品……赛场刮起了最“炫”民族风,几万人现场围观,进而引来网上几十亿的浏览量,最终在线上线下蔓延成一场“现象级”的全民嘉年华。乡村体育赛事带来的全民健身效应、大流量效应,开始引起全国乡村运营者的关注。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在南京,乡村正在探索一条“体育+旅游”特色发展之路,通过促进农文体旅深度融合,打造多元融合场景,从而持续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
记者了解到,打出美丽乡村“体育赛事牌”,南京拥有先天优势和良好基础。一方面,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目前已累计建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73个,建成市级以上美丽乡村2327个,交通、餐饮、住宿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另一方面,南京近年来大力发展体育产业,截至目前,已拥有体育类经营主体超1万家,创有国家体育产业基地超10家,体育产业总规模1135亿元,占GDP比重2.15%;全市经常参与体育锻炼人口超400万人,位居全省前列……这些都为美丽乡村举办体育赛事活动奠定了重要基础。
自2023年起,南京市体育局还联合南京市农业农村局开展乡村特色体育基地建设,目前共认定20家南京市乡村特色体育基地。“通过将美丽乡村线上定向赛、环南京自行车赛等体育赛事植入基地,推动体育赛事和休闲农业的深度融合,带动美丽乡村和休闲旅游农业人气。不仅进一步提升了旅游消费,推动了乡村振兴,也带动了体育产业,促进了经济发展,更进一步提升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南京市体育总会相关负责人介绍。
专家
做好三点,推动流量变“留量”
放眼全国,做活乡村体育赛事,不能简单把成功经验“复制粘贴”,而是要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同时重视受众基础,确保赛事参与感强、可嫁接性高,拉动城乡协同联动。
如何将体育流量转变为城市“留量”?南京体育学院体育产业与休闲学院教授、江苏省体育产业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体育赛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王进指出,要将游客流量变“留量”,一方面要打造新的消费空间,在美丽乡村或者景点添加新的运动设施,让游客可以自行活动,延长其旅游时间,增加游客黏性。另一方面,要营造新的消费场景,开展不同主题的体育活动或体育赛事,有组织地引导游客参与,强化游客与旅游目的地的联系。
让“村赛”真正赋能乡村振兴,王进建议乡村运营者,首先要解决体育项目供给单一、同质化严重的问题,增加项目的层次性和丰富性,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吸引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其次,要解决体育项目策划主题不鲜明的问题,在大的活动主题框架下挖掘更多的小主题,增加项目自身的辨识度。
此外,要将体育项目与当地特色文化相结合,融入显著的地域特征和文化属性,展现出文化自信。
最后,要解决体育项目中参与者体验感不足的问题,在活动流程、赛程设置、氛围营造等多个环节将不同运动项目的专业特征和体验氛围展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