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7月21日南京讯 今年以来,永宁街道司法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以党建为引领,以法治为基础,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凭过硬举措解难题、办实事,助力“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一是“红色”引领,夯实战斗堡垒作用。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党建工作,坚持“三会一课”制度,观看《榜样7》专题教育片,坚定理想信念、锤炼过硬党性。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工作职责,精心谋划组织,制定每月理论学习计划、个人自学计划,走进南京党史学习教育基地“浦口革命烈士纪念碑”等,让每一名党员在思想上充进“电”、精神上补足“钙”、工作上加满“油”。
二是“金色”点睛,注重创新品牌建设。“乡村振兴”法律服务团充分发挥党员和公职律师资源优势,利用“春风送岗法治护航”“3.5学雷锋志愿普法”“3.8妇女维权”“3.12绿色公益普法”等节点开展“送法”“扶困”“惠民”“解纷”等诸多法律志愿服务,做实做强“金字品牌”。目前累计服务群众167人次,法律援助6人次,调解矛盾纠纷23件,被《法治日报》《江苏法治报》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
三是“蓝色”标识,升级为民服务模式。建立集律师咨询、司法鉴定、公证服务、特殊群体维权、法律援助受理、调解中心“六位一体”的“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聘请江苏三法律所由11名党员组成的律师团队为街道、村(社区)提供法律服务,配置法律顾问公示牌、名片,动态实现“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全覆盖。目前共代理涉法涉诉案件5件,审核合同、协议等合议性文件近300份。
四是“绿色”护航,分类“三度”融合监管。社区矫正“力度”监管、安置帮教“深度”服务、后续照管“温度”对待,多年来,无一起矫正对象脱管、漏管、重新犯罪事件,实现安置帮教衔接率、动态照管率、保持操守率3个100%。落实“宽严并济”分类管理模式,通过每月主题教育、个别谈心谈话、半月入户走访,把“法雨”汇点成滴,洗涤心灵尘埃、点亮阳光人生,半年内获赠社矫对象赠送锦旗4面。
五是“银色”屏障,构筑法治宣传矩阵。实施法治文化引领作用,加强对乡村法治宣传栏、法治宣传墙、法治广场、法治长廊以及农家书屋等12个普法阵地建设。开展送法进村居、进工地、进企业和进景点等系列活动,邀请法律顾问重点宣讲婚姻家庭、劳动就业、生产经营等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提供“面对面”法律咨询230余人次。突出“互联网+”普法模式,充分利用显示屏、公众号及法润民生群等新媒体平台,实现普法宣传“网上学”“掌上看”。(永萱 徐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