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南京市溧水区晶桥镇,一座座村庄干净整洁,各具特色,分外美丽,沉浸其中,浓浓的人文乡愁扑面而来,铺开了一幅“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江南乡村美丽画卷。
近年来,晶桥镇积极探索新乡贤统战工作新模式,积极引导广大乡贤共同参与,广泛凝聚新乡贤智慧力量,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晶桥镇在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中,从全镇乡贤人才信息库中筛选具有设计、园艺、绘画等方面的乡土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倾心打造具有乡土气息、留住乡村记忆的宜居环境。
晶桥镇孔家村乡贤何根龙利用村里成片的毛竹林就地取材,为每家房前屋后用竹编的栅栏围砌成一个个错落有致的花坛、游园,既环保耐用,又呈现特色之美。芮家社区乡贤曹孝明用废弃砖瓦砌花墙,在全村砌筑了500多米长的花墙,选择栽种上羽衣甘蓝、三色堇等冬季花草,不仅废弃砖瓦得到了有效利用,而且造型别致的花墙,成为了一道亮丽的景观。晶桥镇水晶村乡贤朱林道用竹片编织围栏,不仅彻底解决了村民柴草乱堆乱放难题,还成为了村里的一道景观。晶桥镇各村充分利用村民废旧的砖瓦,共砌花墙5600余米,打造了独具特色的乡村景观。
晶桥镇在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中,统战部门大力度挖掘好、保护好、重视好每个乡村独有的风俗、礼仪、饮食、服饰、建筑、戏曲、手工制作等传统文化形态,实施非遗入户、文化活动入场、文化产品入展、文化符号上墙,传统礼仪进家、文化景观进村等一系列传统文化回归计划,全方位打造乡村传统文化感和体验系统,让在这片土地生长、从这片土地上走出去的人都能在乡村共享这份集体记忆。大力挖掘和弘扬跳马灯、送春、剪纸、陶艺等健康向上的传统文化,并被列入市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晶桥镇积极探索通过党支部领办综合社吸纳当地乡贤专业人才,组建专业管理维护队伍,将市场化管护与村自行管护相结合,降低管护成本,提升管护效能,积极探索以自主管护为主、具有农村长效管护运行之路。晶桥镇新桥社区综合社承接全镇生活垃圾清运业务。“我们的生活垃圾专用清运车每天都会到各自然村,按要求统一将生活垃圾运送到垃圾中转站,保证生活垃圾的日产日清。”新桥社区党总支书记李君告诉记者。
晶桥镇通过充分发挥管护队伍乡贤人才的优势,减少不必要支出。管护队伍工作责任心明显增强,管护工作实现降本增效,村民满意度也显著提高。在整体环境显著提升的同时,资金使用效率也大幅提升。经测算,全年长效管护实际支出同比降低30%以上。
晶桥镇统战部门还挖掘乡村民间文艺人才,成立民间文艺宣传队6支,保持地方民俗演出,编排一些特色演出节目,实现演出常态化开展。自编自演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在全镇巡演,对宣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表彰好人好事,建设乡风文明起到了积极作用。
目前,晶桥镇已建成枫香岭-石山下、望悠谷-水晶、曹庄富硒生态园等远近闻名的旅游片区,创成省级以上各类乡村旅游品牌10多个,年接待游客120多万人次。张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