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章山王马灯“跑出”新气象
2023-01-29 09:05:00  来源:南京日报  
1
听新闻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杜莹

通讯员 陈莹

咚咚锵、咚咚锵……春节前夕,在江宁区秣陵街道凤凰村休闲广场上,数十位村民正在排练当地的特色舞蹈、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章山王马灯,为春节期间正式表演作准备。“前两年因为疫情都没有表演,听说今年可以演出,大家都高兴坏了。”村民王良才告诉记者。

2人引灯,4人手举灯牌占据东西南北各一角,随着一声锣响,身着五彩戏服的村民们鱼贯入场,左手拎马头,右手握马鞭,在锣鼓声中起舞,不断变换着队形和步伐,精彩的表演引得路人驻足观看。

“这里的走阵不够整齐,我们再来一遍”“节奏可以再快一点,节省点时间”……人群里忙着提建议的是章山王马灯第五代传承人王清,提起章山王马灯的历史,她如数家珍。

章山王马灯起源于明末清初,因产自秣陵街道凤凰村章山王村自然村而得名,迄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它是当地百姓春节期间为恭贺新年、祈盼风调雨顺而举办的大型舞蹈表演,由24名男青年组成表演队,其中12人男扮女装,另12人扮成骑士模样,身背旗幡和灯笼,分成两队,头马为红马,尾马为黄马,在领阵人引领下演出各种阵图。

“马灯表演是一套系统工程,不仅阵仗大,规矩还多。”王清说,30多年前,村里参与“跑马灯”表演的至少上百人,一般每年正月十三首演,队伍依次为开道锣、迎灯、排灯、锣鼓、24盏马灯(男女间行),浩浩荡荡,延绵百米,家家设香台迎马入户祈福。然而因面临传承人老去、无人组织等种种困境,章山王马灯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停演,“跑马灯”的快乐时光成了很多村民童年最开心的回忆。

近年来,当地村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精神文明需求随之增多,恢复章山王马灯这一传统民俗表演的呼声日趋高涨。2019年以来,在凤凰村村委会组织下,村民纷纷参与到马灯文化搜集整理、马灯道具研发制作、马灯演员招募、马灯阵式编排训练等工作中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章山王马灯重新亮相,标志着这一非遗项目正式“复活”。

谈及这段经历,王清连称“不容易”。“停演30多年,道具、阵式几近失传,我们通过走访村中老人,搜集图片、视频资料,用了大半年时间,勉强恢复其基本面貌。”王清说,从招募马灯队员到糊马装裱、日常训练都离不开全村人的参与,村委会给予资金、场地保证和资源对接协调,一帮老党员、剪纸艺人成为热心志愿者,这些都是章山王马灯“复活”的重要原因。

受疫情影响,这两年春节期间章山王马灯暂停表演,趁着“空窗期”,章山王马灯也在积极创新,不仅编排了凤凰展翅、双龙出水、满天星、双飞燕等新阵式,还对唱词做了修改。如今朗朗上口的唱词除了赞美家乡、讴歌新时代新生活外,还特别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此外,村里还新编了12匹小马,动员20多名孩子参与到糊马、跳马中来。

今年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秣陵街道决定在观音殿景区举办非遗“村晚”,章山王马灯受邀参加。“消息传来,大家都特别高兴,有时间就会排练。趁着表演前,我得给这些马好好‘美美容’。春节年年过,今年不一样!”正在马厩里“糊马”的村民穆春花向记者展示,在她的手下,马儿很快有了新“鬃毛”“牙齿”“耳朵”,更加“威风”了。

“非遗进景区”给了章山王马灯表演的机会,也增强了全村人保护传承这一非遗民俗的信心。“当前我们正积极推进马灯文化进校园活动,创作编排能走上舞台的马灯舞,还将培育专业村民表演队伍,5年之内筹建马灯非遗馆,到时候欢迎你再来!”王清笑着对记者说。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