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5月23日南京讯 (记者华诚 通讯员郑晗) 近日, 讲述江苏粮人自己的微电影《头等大事》面世,从田头到灶头,把粮食保管、调控、技改等工作浓缩在7分半钟里,围绕粮食安全的主题,展示了粮人最美的奋斗背影。
故事从古灵精怪的10岁女孩谷米粒《我和我的家人》作文在竞赛中获奖开始。用孩子的视角和语言,说起发生在“粮人世家”的温馨故事。外公田教授退休后住到郊区侍弄着“一亩三分地”实验田,为乡村振兴发挥着余热。妈妈田瑶在省粮油商品交易市场负责粮食平台交易,爸爸谷雨则是百里之外的苏北粮库研究员,整天琢磨着粮食保管的技改和产、学、研对接融合,巧妙地把工作、学习和生活串到了一起。传递着粮人的坚守、乐观和创新精神,在不失情趣的对话和交流中,演绎着各自的“头等大事”。
十年后,小米粒长大成人,成了粮食系统的一名新兵。老、中、青三代集体为“鱼米之乡”的粮人代言,为粮食安全奋斗。正是谷米粒家这样的粮人,他们的接力奋斗“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的手里”有了更足的信心和底气。
影片上的田野、粮仓等景物色彩饱满,富有层次感,行云流水般的运动镜头,切换自如。谈笑中,轻松跨越三代粮人近30年的时光, 给观众留下无限“脑补”空间,故事因此有了质感和纵深感。此外,“大米是超市里长出来的”“好看不能当饭吃”“吃饭才是头等大事”等不失诙谐的台词,信手拈来的口头禅朴实无华,起到戏剧效果,推动了故事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微电影从小米粒参加作文朗读,黑板上“头等大事”几个粉笔字入镜,到大米粒入职演讲,画面最后定格回黑板,巧妙点睛“粮食安全是头等大事”。片名由江苏省书法名家谢少承亲笔题写,为《头等大事》锦上添花。
江苏省电影家协会常务副主席郭晓伟点评说,该剧虽是“小麻雀”,但五脏俱全,剧本构思严丝合缝,台词凝练,脉路清晰,主题突出,画面干净,创作团队的用心可窥见一斑。在近几届省影协参加的评比大赛中,《头等大事》水准应属上乘之作。他说,随着航拍科技的发展和制作软件的使用,短视频、微电影的“门槛”看似降低了,其实只有用心用力的好作品才可能禁得住观众的挑剔和时间的洗礼。有微电影,没有“小”导演,没有“小”演员,这是行业发展的“铁律”,也是有志于电影事业的年青人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止于至善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