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在位于南京市浦口区星甸街道的驷马山河畔,小麦正悄然成熟。“这麦子长得真好看,穗型均匀、穗大粒多、籽粒饱满,能在这抛荒地上长出这样的小麦,已经很了不起了。”5月12日,在“浦口星甸双山社区稻麦种植提优增效建设”亚夫科技服务项目现场暨培训会上,前来观摩的种粮大户们都啧啧称奇。“这多亏了江苏省农科院派来的亚夫科技特派员的帮忙啊。”一旁,这块地的主人陈浩然笑着说。
原来,陈浩然是南京市浦口区星甸街道双山社区当地有名的种粮大户,共种了2000亩地。去年,他从村里流转了200亩林地复垦田和河道拓宽改造田打算种植粮食,但有几个难题摆在他面前:一是拿到地的时候早已过了小麦适期播种适期,该如何选择品种;二是流转到的土地属于抛荒地,该采取什么措施让小麦有好收成。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来自江苏省农科院资环所的亚夫科技特派员郭士伟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依托自身专业特长和省农科院的科研力量,给出了解决方案。
郭士伟告诉记者,由于这块抛荒地土壤肥力比较低,按照常规方式种植肯定不行。因此,他首先提议让陈浩然在田内施用大量有机肥来做底肥改良土壤;其次,在亚夫科技服务项目“浦口星甸双山社区稻麦种植提优增效建设”资助下,他为陈浩然引进了由省农科院自主培育的两个优质高产小麦品种宁麦资119和宁麦资218。其中宁麦资119属于抗赤霉病、高产稳产和耐迟播小麦新品种,宁麦资218矮秆抗倒、熟相好、品质优。两个品种,陈浩然试种了55亩。
当然,郭士伟的锦囊妙计还远不止这些。由于小麦是在11月中下旬播种的,时间较晚。因此,他建议陈浩然适当增加底肥用量,增施分蘖肥,巧施拔节孕穗肥,并在中后期用1%尿素和0.2%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施,提高小麦成穗效率。在拔节期注意及时防控白粉病,在扬花期注意防控赤霉病。虽然距离小麦收获还有近半个月时间,但即将丰收的喜悦早已洋溢在陈浩然的脸上。
“宁麦资119和宁麦资218本身就是非常优秀的小麦品种,再有到位的技术措施加成,从目前的长势看,亩产400公斤以上是基本没问题的。”前来观摩的江苏省农科院资源所专家吴纪中说。听完专家的分析介绍后,来自浦口区永宁街道福联合作社的许乃兵表示了由衷的佩服,同时也与专家互留了联系方式。
郭士伟表示,除了引进优质小麦品种外,他还想让更多适宜的省农科院好品种、好技术和好模式扎根浦口大地。比如省农科院自主培育的优质水稻品种南粳晶谷,该品种食味品质出色,曾荣获“江苏好大米”特等奖。
据了解,郭士伟还借助亚夫科技服务项目,针对浦口区星甸街道双山社区复垦田改造需求,深入社区田间地头,提取土壤样品分析化验、测定土壤营养元素含量,为双山社区农田地力提升和稻麦品种引进示范推广工作提供可靠数据。同时,他还建档立卡对接了10户农户,根据他们生产上的实际需求,提供帮扶。如将省农科院的绿色防控技术和溯源技术提供给茶农佴永成,提高茶叶品质和知名度,每亩比以往增收1300元;给菇农姜开龙推荐省农科院的羊肚菌品种,为其食用菌品种更新换代。(记者/李渊 吴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