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历练队伍 用活人才——国网江苏经研院实施四级副职见习与多岗位锻炼
2022-05-10 15:22:00  来源:国网江苏经研院  
1
听新闻

4月27日,国网江苏经研院召开四级副职领导人员岗位见习暨一般人员多岗位锻炼工作启动会,6名见习人员、5名多岗位锻炼人员正式开启为期半年的见习、锻炼工作。

此次国网江苏经研院实施四级副职岗位见习、多岗位锻炼工作,是践行国网江苏电力“品德优、能力优、业绩优”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搭建跨岗锻炼与人才历练平台,形成良好的人才流动效应,带动更多骨干人才脱颖而出。

以“炼”为主,递进式搭建培养路径

“经研院是省公司重要的‘智囊’,肩负着专业支撑与人才储备的重要责任。我们此次为专业人才搭建见习、锻炼的平台,其本质目的就是想要将人才优势更好更快地汇聚转化发展优势,努力打造人才‘高地’‘高峰’。”国网江苏经研院人力资源部主任王朋说。

据悉,国网江苏经研院今年首次实施多岗位锻炼、四级副职岗位见习这两套递进式的培养方案,“两架马车”并驾齐驱,共同助力人才成长历练。“我们先于院规划、技经、设计三大业务中心层面实施见习、多岗位锻炼工作,是充分考虑到‘重基层’的人才培育导向,把最核心的业务力量先行培养起来,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关键问题。”国网江苏经研院人力资源部培训分管主任凌俊斌介绍。

在这两架“马车”上,国网江苏经研院“搭载”的是一批干劲充沛、具备发展潜力的年轻骨干力量。该院把这股核心培养力量放到多中心、多专业、多岗位上进行动态流动,不仅能够打造起业务之间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新格局,而且能够激励青年人才承担多岗位工作,培养起具备多重能力、能够应对多重挑战的复合性人才。

此次国网江苏经研院发布多个锻炼岗位需求,以及3个副主任见习岗位,经组织推荐与个人自荐报名后,通过基本资格条件与岗位择选条件筛选、经历业绩评价与半结构化面试答辩的甄选方式,最终确定11名见习、多岗位锻炼人选,赴新岗位开展为期半年的见习和锻炼工作。

以“育”为本,精准化加速人才成长

“此次参加四级副职见习,中心层面和院层面搭建起一套完善的培养体系,能够让我跳出专业‘舒适圈’,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的挑战,在实践中实现自身价值。”经研院技术经济中心四级副职见习人员翟晓萌说。

在国网江苏经研院,像翟晓萌这样35周岁及以下的青年员工占员工总数的比例超过50%。年轻人占比大、学历高、素质高的人才结构“红利”,也给经研院人才队伍建设带来一些“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如何把人高效地用起来?如何把队伍活力激发起来?如何把队伍的能力锻炼培育出来?仍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长远课题。”王朋说。

基于此,经研院创新实施见习、多岗位锻炼试点举措,把年轻力量充分调动起来,把人才之水引“活”起来,让见习、锻炼人员进行“业绩亮比”“争先进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无法近距离观察人才的情况。

“我们此次针对见习、多岗位锻炼工作,制定了专项培养方案,给见习、锻炼人员交任务、压担子,充分锻炼他们团队领导、业务创新、沟通协调等方面的综合能力。”经研院技术经济中心主任张旺说。

据了解,经研院还专项制定了“一揽子”的跟踪培养计划,针对见习、锻炼人员在基础管理、进阶发展、总结评价等三方面进行过程管控与成果提升。通过将工作日志、月度总结、双月谈话、季度座谈、期末展示等过程管控环节“环环相扣”,让见习、锻炼人员“不松劲”“不懈怠”。同时,该院还不定期组织综合能力专项培训、现场参观学习、业绩亮点展示等主题活动,给见习、锻炼人员成长“鼓劲”;建立起‘一人一图一档一表一志’的跟踪档案,可以做到知事识人,实现人才成长可视化、业绩具体化。

以“用”为纲,全过程构建成长链条

“我们此次开展见习和多岗位锻炼,更重要的关键还是要突出‘高效用人’原则。进一步前移优秀人才选拔培养关口,把好苗子更好地用起来,让其职业生涯起好头、迈好步。”凌俊斌介绍。

基于此原则,经研院首先构建起培养、评价、激励、使用一体化管理机制。除了“花心思”培养,还针对见习、锻炼人员“下功夫”评价,培养发展与考评激励协同并进。

针对多岗位锻炼人员,经研院侧重于‘鼓励’。不仅增设了‘跨岗赋能激励’专项奖,还将此经历作为此后内部人力资源市场‘软’‘硬’流动的加分条件,以此充分调动人才多岗流动积极性。针对四级副职见习人员,则更强调‘锻造’。经研院各业务中心均专项制定了人才培养使用方略,促进人才高效运用。“我们计划要求见习人员承担一项重点工作、牵头一项重点研究、分管一项重点业务,特别是在‘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中发挥应有作用,最终加快见习人员以多视角精准理解全院一体化发展布局。”经研院规划发展研究中心党支部书记关志坚介绍。

据悉,国网江苏经研院将以此次见习、多岗位锻炼试点举措为开端,大力推进各类人才培养使用举措,在后续专家人才梯队建设、柔性攻关团队建设、“经研讲堂”实施等方面,给予见习、锻炼人员在广度和深度上的拓展使用,鼓励他们领衔团队、牵头项目、攻关难题,在专业层面历练、在管理方面精进,实现优秀人才数量质量“双提升”。

标签:
责编:陈淼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