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南京: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注入文化力量
2022-05-08 08:31:00  来源:南京日报  
1
听新闻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集体采写

南京是长江沿岸历史悠久的大型港口城市。长江南京段文化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拥有古金陵48景中的11景,沿江还有众多文物古迹、工业遗存、工业旅游景点、非遗项目等。

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指出,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要保护好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深入研究长江文化内涵,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将长江的历史文化、山水文化与城乡发展相融合,突出地方特色,更多采用“微改造”的“绣花”功夫,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修复。

近年来,南京牢记总书记谆谆嘱托,坚持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战略导向,在保护开发的基础上,盘活丰厚的长江文化家底,在文、商、旅、体等产业融合中提升长江文化价值,让长江经济带发展迸发出新生活力。

江畔明珠串成线,风华长江迎蝶变

长江南京段主江生产岸线占比从五年前的36.9%降至25.3%,“一江两岸”滨江绿道基本建成,幕燕滨江、鱼嘴公园等修复项目成为“打卡地”……近年来,我市在生态修复中彰显长江文化特质,昔日工业“锈带”变身生活“秀带”,美丽的江畔焕发新颜。

幕府山下长江畔,樱花簇簇迎春来。每年3月中、下旬开始,南京幕燕滨江风貌区东起燕子矶、西至五马渡,蜿蜒的小路旁,樱花片片淡粉如霞。很难想像,这一带曾一度拥挤着非法砂场110家,严重威胁燕子矶水源地的安全。

市民吴泳菁从小就生活在燕子矶一带。她回忆,作为化工基地,过去的江边到处都是化工厂。“十三五”期间,栖霞区通过“关停并转”综合施策,杜绝工业排放对生态环境及长江的污染。经过拆迁、环境整治、生态修复、绿化升级,幕燕片区已从昔日的“生产岸线”转变为如今的“生态岸线”,沿江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性转变。

在滨江的多段岸线上,都发生了类似“巨变”。从五马渡沿江向南而行约4公里,鼓楼区下关滨江岸线上,南京长江大桥湿地公园堪称另一处风光旖旎的江畔明珠。在老下关人眼里,这儿的一片江滩原本是荒野滩涂,杂树丛生。2020年南京长江大桥湿地公园开工建设后,鼓楼区通过环境整治手段,推动生态环境修复,美化城市绿色空间,彰显南京长江风貌。以“日月、沙洲、浪石、城田、山丘”等景观节点为引领,串联公园步行动线,通过1100米长的江滩景观栈道,进一步彰显亲水特色。

江上,水流缓缓、波光粼粼;岸边,绿植茂密、花团锦簇;岸上广场中央,49根高度不等的红色立柱组成的“千帆竞渡”大型群雕耀眼夺目。再往南走,便能在宝船公园段邂逅73年前的那艘“京电”号小火轮。它所“停泊”的渡江路1号,是渡江胜利纪念馆所在处,也是秦淮河入江口。曾经,低矮的房屋、冒着乌烟的工厂、泥泞不堪的道路是这里的“代名词”。“如今滨江岸线美了,来的人也多了,家门口就能‘打卡’红色场馆让我倍感骄傲。”热河南路街道迎江园小区居民周亮说。

与渡江胜利纪念馆遥相辉映的长江北岸,曾是南京近代最繁荣的岸线。这里,有邮政大楼、浦口火车站、英式仓库等建筑。随着时代变迁,一段时期,这里成了废弃的矿物码头和棉麻仓库。“长江大保护”号角吹响后,江北新区践行新发展理念,全面实施长江岸线湿地保护与环境提升,加快推进岸线生态修复整治。如今,原先的工业码头已变身扬子江公园的宏波秀台,是市民亲近长江的极佳平台。

在城市的西南边,曾经,滨江风光带河西段岸线被码头、企事业单位占用,“临江不见江”的尴尬长期存在。2020年开始,南京滨江公园全力推进公园景观项目提升,打造河西鱼嘴城市客厅、欢乐滨江城市客厅、绿博园城市客厅。如今的鱼嘴湿地公园沿线,水道、河塘、湿地遍布,水质良好、生物多样、芦苇杨柳丛生,也成为各种小动物和鸟类的家园。

绿色,已成为江畔最美丽的底色。将来,我市还将进一步打造更多“还江于民”的融合发展空间。高水平建设滨江生活生态空间,为市民提供运动、休闲、观景等亲水场所。在城市更新中注入长江文化活力,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

守护长江文化遗产,盘活宝贵“家底”

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近年来,我市在保护传承中不断挖掘长江文化内涵,集结专家学者等“最强大脑”研究厘清南京长江文化发展脉络,让长江沿线文化遗产在修缮保护好的基础上“活起来”。

提起长江南京段丰富的文化遗产,市文旅局资源开发处处长丁波如数家珍:“全国重点保护单位就有9处,如南京城墙(狮子山段)、浦口火车站旧址、龙江船厂遗址等。还有渡江胜利纪念碑、扬子饭店旧址、和记洋行旧址等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静海寺遗址、南京招商局旧址等1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7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京是郑和七下西洋的策源地和起航地,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2016年3月,国家文物局确定南京为“海上丝绸之路”联合申遗城市。2016年12月1日,《南京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办法》正式实施。2017年,龙江船厂、浡泥国王墓、郑和墓、洪保墓4处被列为“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首批申遗点。

“目前我市已经按照要求,开展了这4个申遗点的文物本体保护、环境综合整治等工程。”市文旅局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如龙江船厂等保护规划已经完成,龙江船厂遗址作为我国海丝系列遗产中唯一的船厂形制特点,将展示中国古代造船技术成就与价值、郑和下西洋相关内容等。接下来,市文旅局在酝酿打造“长江海丝文化”主题线路。

历经沧桑的车站主楼、连接码头的拱形雨廊……漫步在百年老站、散文《背影》故事发生地浦口火车站,时光仿佛在这里放慢脚步。与车站一路之隔的浦口火车站片区城市更新项目现场,则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记者在现场看到,大马路15号、津浦路4号等历史建筑修缮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室内装修全面启动。津浦路4号,是一栋红窗灰墙的小二层建筑,原为铁路职工公寓,日后,它将被赋予全新的使命——一座城市记忆博物馆。

浦口火车站城市更新项目占地3.2平方公里,规划五大功能分区。仅历史文化区内就集聚了1处国家级文保——浦口火车站旧址,2处市级文保以及14处不可移动文物、5处历史建筑,将完整保留恢复百年前的街巷肌理、历史场景。扬子国投副总经理徐梅琴介绍:“历史文化区将在整个片区中发挥‘文化之眼’的作用,未来将为市民们呈现一条滨江文学打卡线路、一个红色革命教育基地、一条百年历史建筑老街,成为长江岸线交通工业遗产活化利用的典范。”

600多米长的下关大马路紧靠江边,保留着浓浓的民国建筑风情。大马路曾是南京市最繁华的商区之一,中国近代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和重要的开埠通商活动都发生在这里,故民间曾流行这样一句谚语:“南有夫子庙,北有大马路。”2010年,该片区拆迁启动。在实施动迁的同时,对具有保留价值的建筑进行整治,按“修旧如旧”原则整治改造民国首都电厂旧址公园、民国海军医院旧址、铁路轮渡栈桥等历史遗存。近年来,鼓楼区在大马路一带陆续实施江堤改造、园林景观建设、道路桥梁和码头整治等工程。在大马路西侧,老下关码头候船厅旧址摇身一变成为下关历史陈列馆,用详实的图文、逼真的雕塑、生动的影片,再现当年悠久的开埠历史和繁华商业风貌。

放眼南京,类似这样对于长江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的例子比比皆是。下一步,我市还将推动创造性转化,让长江沿线文化遗产“活起来”。如实施长江文化研究工程,建设南京长江文化遗产基础数据库,打造长江文化研究智库和传播交流中心。推进海上丝绸之路遗址修缮等保护项目、越城遗址等地域文明探源项目,打造有代表性的长江文明“大遗址”和风貌群。

产业融合,用文化为长江经济带注入新活力

乘直升机、热气球俯瞰长江,长江游有了打开的新方式。4月30日,南京幕燕飞行营地在幕燕滨江风貌区达摩古洞景区开营。这是目前南京唯一集直升机、热气球空游体验与轻奢帐篷露营结合的城市营地,它们与去年5月开航的“长江传奇”游轮共同形成水陆空三位一体的城市滨江休闲、游乐、消费空间。“长江传奇”的开通实现了南京滨江旅游“零的突破”,当年就接待4万多人。

“长江传奇”游轮和其所处的幕燕滨江风貌区,承载了厚重的长江文化“家底”。近年来该片区通过“江岸联动”,不断挖掘长江文化,丰富长江主题游线,探索文旅+研学、科技等跨界融合,成为市民游客钟爱的打卡地。今年,幕燕滨江风貌区又有大动作:围绕抢抓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这一国家战略重要机遇,力争将幕燕滨江风貌区打造成“长江文化博览园”,成为长江文化新地标。如新建一艘千人客位的长江流域最大城市滨江游轮,增加滨江游运力。推进十四号码头客运化改造,建成长江流域最大内河游轮母港。力争开通滨江游夜航项目,以五马渡“化龙丽地”为起点,向市民展示一江两岸华灯璀璨的滨江城市魅力。以幕府登高游线为载体,启动达摩一期“一苇渡江”景区建设并投入运营,通过游线更新,山林梳理、水系雾森以及沉浸式光影系统设置,重新演绎“一苇渡江”故事。后续还将开通滨江夜游、省内城市游、省际游,也将建成长江流域唯一的滨江自驾游基地。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沿江一批重点文旅项目打造升级,在文旅融合中提升长江文化价值,也让长江经济带发展迸发出新生活力。如在下关滨江风光带,江边路上的南京长江江豚监测站,是全省首个以长江江豚保护为主的保护监测站。这里是监测站、科普馆,也是书屋和邮局。江豚“粉丝”们来此了解江豚的知识,在江边观察江豚身影,在站内江豚邮局写信时捎上江豚宝宝的可爱形象。自2020年正式落成并对外开放后,这个多功能空间是市民公共休闲一隅,也是鼓楼区发展长江文化产业的亮眼之作。

蜿蜒的滨江岸线上,花开四季,绿树环绕,映衬着塔吊林立的卸船机、奔流不息的江水。2014年以来,梅钢以4A级景区标准打造厂区环境,深入开展厂容厂貌整体提档升级,培育城市工业“绿肺”。投入巨资改造数公里长江岸线,狠抓源头、守护清水碧波,变废为宝、化解固废围江,依江拥翠、点亮滨江岸线。2020年,梅钢成功创建江苏省工业旅游区,成为南京一张亮丽的工业旅游名片。

产业融合的脚步,正在不断加快。去年6月,市文旅局携手南大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编制的《长江经济带南京段长江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概念规划》中,明确提出“七大文旅+新业态项目建设”,引入数字科技新业态、滨江工业新业态、商务会奖新业态、文艺影视新业态、现代农业新业态、文化创意新业态、电子竞技新业态,提升区域文化旅游发展的动能。

接下来,我市还将进一步加强产业融合发展,串联长江文化、生态和旅游资源,突出长江大桥、燕子矶、幕府山等节点,开发名著游、古诗游等线路,做优鱼嘴、下关滨江、栖霞山等片区,加快培育具有长江文化特征的体验项目和消费新场景。

南京,正摩拳擦掌,努力走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前列,成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中的璀璨明珠。

记者李子俊 王婷婷 殷学兵 夏思宇

标签:
责编:缪钦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