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5月5日南京讯(记者华诚)近日,省人大社会建设委、省妇联、省教育厅联合在南京召开家庭教育“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意见征集座谈会,省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沈梅主持会议,省人大社会建设委二级巡视员严艺祥介绍执法检查相关情况。来自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民政厅、省文旅厅、省卫健委、省广电局、省总工会、团省委、省残联、省科协、省关工委等十二家单位的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并作交流发言。
与会代表分别围绕家庭实施、政府推进、学校指导、社会参与、法律责任等维度,对家庭教育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开展及“一法一条例”的执行状况评估进行了热烈讨论,会场发言踊跃,气氛融洽。
会议还邀请了家庭教育社会组织负责人、志愿者及社会热心人士代表,请他们从各自不同角度提出了意见建议。宋老师是一名心理学教授,退休后在南京太阳花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任理事长。她发现到她中心反映和咨询最多的问题有两大类,一是孩子的学习困难和学习障碍问题,包括上课不注意听讲、作业拖拉、考试焦虑、厌学等;二是孩子沉迷手机游戏、早恋、抑郁、沟通不畅等等。而这些问题往往是造成亲子关系恶化甚至夫妻关系恶化的主要原因,这方面的服务需求量很大。她建议政府加强对家庭教育指导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通过打造一些标准化、示范性的家庭教育综合服务平台,支持更多更专业的家庭教育公益组织良性成长,避免和防范家庭教育变成低门槛、伪科学泛滥的领域门类。
张女士是一位致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近十年的志愿者,也是一名初中生孩子的妈妈。她在志愿服务的十年间,发现有的家长重智轻德,只看重孩子分数和成绩;有的家长仅凭借自身成长经历和日常生活经验对子女进行教育,方法简单粗暴;还有的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家庭私事,但出现问题又病急乱投医。她认为每个家庭、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特点,家庭教育是个性化的,无法运用统一的教育模式。她建议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为家长普及科学家教理念、拓宽家庭教育视野,提高家长自身素质能力,同时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的家庭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培训,提升其指导家长的能力与水平。
在省级媒体工作的华先生一直是家庭教育的热心人士,曾追踪报道过多个家庭教育成功或不成功案例,他认为家庭教育工作要更多关注留守儿童和城乡低保等特殊家庭,留守儿童多由祖辈带大,有可能会存在教育营养不良的情况,孩子长大后如果再缺少一技之长和吃苦精神,往往发展后力缺失,容易形成社会问题。为此他建议,农村地区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两个环节要形成“跷跷板”互补模式,家庭教育中的不足可以从学校教育中汲取和补充,他呼吁相关部门在老师身上下功夫,增加投入力度,以思政课为抓手,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让老师怀有“仁者”之心、注意方式方法,把温暖和情感倾注在学生身上,彰显教育“立德树人”的价值功能。
据省人大社会建设委二级巡视员严艺祥介绍,家庭教育“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是省人大常委会2022年度监督工作计划之一。开展此次执法检查,旨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论述,依法履行人大监督职责,督促解决家庭教育法律法规实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发挥“法律巡视”的作用,全面了解“一法一条例”在我省贯彻实施情况,营造促进未成年健康成长、增进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推进我省家庭教育工作机制的完善和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水平的提升。
严艺祥还介绍,执法检查方案出台前,省妇联已牵头召开一次前期调研座谈会,广泛听取教育、妇联、家教专家、中小学校长、家长等各方意见。4-6月,省妇联还将委托第三方机构,通过书面访谈、调研问卷等形式,对我省贯彻实施“一法一条例”情况和家庭教育工作开展全面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