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1月24日南京讯(记者 季昱希) 为了展现共产党人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还原中共南京党组织“八挫八起”的历史真相,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由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指导,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出品,南京广播电视集团紫麓戏剧制作原创历史话剧《长明》。6月30日至7月1日,《长明》在南京紫麓雨花梦想剧场顺利完成首轮公演,得到了观众们的高度赞扬。
话剧《长明》高校巡演启动,让红色文化在高校落地生根
经过精细打磨,11月23日下午,《长明》巡演启动仪式在南京艺术学院举行,旨在通过巡演为高校师生营造沉浸式体验,引导广大师生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从党的奋斗史中汲取奋进力量。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宁出席仪式并宣布巡演正式启动。
南京广电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台长高顺青出席仪式并讲话:“《长明》通过艺术化的表现形式,生动再现逆境中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奋勇、坚守与担当,体现了他们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和对信仰信念的坚定不移,是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作品,也是南京广电集团布局小剧场产业后的创作演出的第一部作品。”
据悉,本次高校巡演至12月底,拟走进6至7所高校,演出15场,有机融合话剧创作与党史学习教育,促进南京红色资源在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内化。
“八挫八起”的历史真相,让信仰的力量更加深入人心
话剧《长明》以戏剧方式重现1927年到1934年间中共南京地下党组织“八挫八起”的历史,把七位不同时期的书记放在同一时空对话,把历史事件进行解构和重组,树立了共产党人坚定信仰、勇于斗争、不怕牺牲的光辉形象,全面展示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长明》由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李向民担任总编剧,紫麓戏剧创始人冯勉作为编剧,著名导演殷弘毅倾情执导,由一众话剧表演经验丰富的实力演员参演。
启动仪式上,李向民分享了《长明》首演情况和创作的过程。他表示,《长明》打破了常规线性叙事方法,解构并重新组合历史事件,将不同时期的英烈们置于同一空间——一座勾连着生与死、历史与现实的火车车站,七位在真实历史中相继传承重担、牺牲的书记在舞台上产生交集,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阻隔。在舞台设计上,《长明》也下了一番功夫。整个舞台背景是根据南京老城墙图像进行设计,打造具有城墙、铁轨、镣铐等元素的实景3D模型,通过背景与灯光的配合,将观众带回那段革命岁月。
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局长赵永艳表示,“站在两个一百年的交汇点上,回望过去,雨花英烈精神始终闪耀信仰的光芒,激励着一代代青年奋勇向前;展望未来,雨花英烈精神依然具有强大的力量,鼓舞新时代的青年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劈波斩浪。话剧《长明》生动再现逆境中中国共产党人的奋勇与担当,广大党员和师生必将从雨花英烈的英勇事迹中不断汲取精神养分,阔步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
现场掌声雷动,深深感受信仰无穷的力量
“我们为争取那自由,昂起头奔向前方……”,当庄严的《光明赞》响起,台下的观众热泪盈眶,舞台表演与历史情境相互交融,成千上万的革命儿女为了理想和信念,慷慨赴死的精神,引发了广大观众的共鸣。
“我觉得这个场面非常震撼,营造的氛围让我备受感动,尤其是最后,他们站在火车站,指着同样一个方向的时候,一束光打下来,我热泪盈眶。能有今天这么强大的祖国,是这些先辈们,一滴血,一滴汗,打下来的。”在南京艺术学院看完话剧的刘楠同学仍然激动不已。
“通过观看今天的话剧,让我们真正融入到当时的情境,去亲身经历他们革命先烈的故事,今后我们的学习会更加深刻。”南京艺术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青年党员潘子琪说。
三部原创剧目,南京广电紫麓戏剧好戏连台
今年4月,南京广播电视集团宣布布局小剧场产业,南京广电紫麓雨花梦想剧场正式拉开帷幕。同时,广电紫麓与南京市文联共建艺术实践示范基地,与南京艺术学院共建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艺创空间。
今年,广电紫麓戏剧共创作完成了三部以本土元素为题材的系列剧目,除了话剧《长明》,此次将参加巡演的还有《建筑学家——杨廷宝》,主要通过时空穿插的方式,讲述建筑大师杨廷宝波澜壮阔的一生。该剧获得了今年江苏省首届紫金戏剧文学奖。
11月26日,由东南大学出品,紫麓戏剧创作的话剧《建筑学家——杨廷宝》将在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首次演出,以此纪念杨廷宝先生诞辰120周年,更是为明年东南大学建校120周年校庆演出打下基础。
另外,12月14日由南京艺术学院、雨花台区委宣传部联合出品,南京艺术学院及广电紫麓戏剧联合制作的音乐剧《沧海一粟》将在紫金艺术节小剧场板块面向社会公演。该剧用独特的音乐风格和丰富的情感表现,将大家带回到110年前的上海,共同见证刘海粟先生创立南京艺术学院前生——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始末。
今后,南京广电紫麓将坚持原创,持续引进优秀剧目,探讨艺术跨界融合,搭建国际文化交流平台,共同深耕文化艺术创作人才培养和艺术项目市场化落地,繁荣南京文化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