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从“疫”线到“防”线 南京这批年轻人转战忙不停
2021-08-30 09:27:00  来源:南报网  
1
听新闻

青年志愿者刘欣楠。 受访者供图

青年志愿者杨静。 受访者供图

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一批青年志愿者也积极“转场”:从核酸检测“疫”线转战到疫苗接种“防”线,争做新冠肺炎疫苗接种的宣传者、服务者,减少了群众接种疫苗的排队等候时间,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提升了疫苗接种效率……南报融媒体记者采访了几位青年志愿者,听他们讲述抗疫的暖心故事。打完第二针疫苗,接着做志愿者

“00后”刘欣楠,是一名从核酸检测“疫”线转战到疫苗接种“防”线的志愿者。她是在第二轮全民核酸检测时,开始做志愿者工作。

刘欣楠是在“青春南京”公众号上看到了志愿者招募的消息,便留下了信息。随后,分管的雨花台团区委便给她来了电话,告诉她可以在家附近做志愿者服务,还告诉家附近有哪些点以及联系方式。于是,她便来到了梅山体育馆的核酸检测点。

从早到晚,工作没有停歇。做引导的工作非常费嗓子,早晨开始志愿工作前刘欣楠喝了一大壶水,因为披上红马甲、戴上口罩的她很少有喝水的机会。尽管声音已经沙哑,但面对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她保持着一如既往的活力,将普通话转化为方言一步步耐心讲解。“我喜欢做志愿服务,虽然不像医务人员在核酸检测最前线,但身为志愿者,能够帮助居民群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能体现自身价值。”

由于刘欣楠只接种了一针新冠疫苗,街道出于安全考虑,便劝她回家。那时刘欣楠的第一反应是觉得自己使不上力了,心里有些失落。8月初,打完第二针新冠疫苗了,刘欣楠第一时间又报名去梅山街道梅清苑社区做疫苗接种志愿者。

60天的志愿服务,这个假期真充实

从6月21日的秦淮体育中心疫苗接种点转战到南京南站爱心小屋核酸检测点,再转战到南京国际博览中心核酸检测点和疫苗接种点,这个假期,“00后”青年志愿者杨静已经做了60天左右的服务工作。

8月28日上午8点多,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4号门口,杨静老远就看到了一位拄着拐杖,颤颤巍巍走路的盲人徐师傅。于是他立即上前,了解情况后,便让徐师傅手搭着自己的肩膀,引导他进馆接种疫苗。前一天才协助完三位盲人师傅接种完疫苗的杨静,这一次更加熟络起来。全程充当徐师傅的“眼睛”,从信息登记、接种到留观,他都全程陪同,事无巨细。

“谢谢谢谢,真是太感谢你们了,如果没有你们的帮忙,我一个人真的不知道该怎样来接种疫苗。”徐师傅全程说了无数遍的谢谢,让杨静的心里添了一丝暖意。

记者了解到,20岁的杨静,是南京铁道车辆技师学院学生。他家住浦口,每天坐公交车来回,路上要花费三个小时。疫情紧张的时候,杨静负责查验健康码,家人很担心,并不支持他做志愿者。但杨静说服了父母,“疫情当前,我看到身边党员和志愿者处处勇挑重担,没有人喊苦喊累,我也想为大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后来,疫情好转,第二针新冠疫苗又开始接种,杨静再次转战到疫苗接种一线。起初接种的人很多,有时候也会听到不理解的声音。不过杨静笑着说,“自己消化一下,也就没事了,做志愿者就要更有包容心。”

志愿服务是一堂富有实践性的课

南京国际博览中心疫苗接种的每个环节,都能看到身穿红马甲,背后印有“建邺青年”四个大字的志愿者。

8月28日上午9点,记者在3号馆进门口看到了一位身材娇小的青年志愿者张子瑜,她正在做引导工作。“奶奶,您往前走,前面设置了老年人专属通道,会快一点……”张子瑜语气缓慢地向一位头发花白的奶奶说道。

据了解,1999年出生的张子瑜陆续在这边做志愿服务有六七次了。“我们有个群,每次群里会在前一晚发招募消息,我会根据自己的时间来选择。志愿者比较多,我们可以灵活调整。”做了几次志愿服务工作的她,感觉生活丰富了起来。她说:“在这边当志愿者,既能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也能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对我来说,这是一堂富有实践性的课!”

南报融媒体记者 余梦迪 江瑜

标签:青年志愿者;刘欣;受访者供图
责编:王宛璐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