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 近日,南京市江宁区在新济洲湿地公园码头开展了“守望清水绿岸 共护鱼翔浅底”——2021年江宁区长江流域水生物资源增殖放流活动启动仪式,7000余万尾鱼苗跃入长江,为守护长江母亲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再度增光添彩。
增殖放流,争做护江排头兵
活动现场,市、区党政领导及相关科室代表、江宁区护渔员、长江守望者联盟志愿者等共80余人共同携手,将鳙鱼夏花3000万尾、鲢鱼夏花4000万尾以及胭脂鱼18万尾放归长江,波涛激荡、万鱼腾跃,场面蔚为壮观。“很荣幸能亲身参与这样大规模的放流活动,今后我们会更积极地投入到长江生态保护中来,共同守护美丽家园。”参加活动的护渔员王金宝说道。
“鳙鱼、鲢鱼属‘四大家鱼’,胭脂鱼则是国家二级水生野生保护动物,皆为适合长江中下游段生长、繁殖的鱼种。”江宁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本次增殖放流时间选在6月份,正是鱼类的繁殖旺季,活动各项环节均遵照《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严密论证、科学进行。”
江宁区拥有近20公里的长江岸线,积极开展增殖放流,主动扛起保护母亲河的重担,江宁义不容辞。2018年12月,江宁区开展“南京市长江干流江苏段崩岸应急治理工程”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放流鱼苗72万尾;2020年8月,江宁区农业农村局通过招标采购,再度放流淡水经济鱼种7700多万尾……“为改善和优化水域群落结构、补充长江渔类种质资源、修复长江水生态环境,江宁区已连续5年开展增殖放流活动,年均放流鱼苗5000万至7000万尾,年均耗资300多万元。”江宁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
十年禁渔,拯救长江任重道远
“我们共同倡议:自觉参与到长江‘十年禁渔’行动中来……当好长江‘十年禁渔’工作监督员和宣传员,为保护长江流域生态安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活动现场,10多名江宁区护渔员高举右拳,面对滔滔长江庄严宣誓。
“资源越捕越少、生态日益凋敝,恢复长江生态刻不容缓,需要我们每个人的亲身参与。”护江知识宣讲环节中,南京市渔业专家陆健从长江生态现状出发,向大家科普长江生态种群知识、介绍禁渔护江相关法规,呼吁大家从小事做起,以实际行动保护母亲河。
“2019年,我们渔户响应国家号召转产上岸,今年3月,我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护渔员。现在我每天都会到江岸巡逻检查,还会定期到周边的几个村走访,宣传禁渔护江的政策法规。”江宁区护渔员付立志说。在江宁,还有很多像付立志这样的江岸百姓,从“老渔民”蜕变为护渔员,加入到保护母亲河的行列中来。多方努力下,“水上不捕、市场不卖、餐馆不做、群众不吃”的理念,也正逐渐深入人心。
下一步,江宁区将继续加强人工繁育、强化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加大重要水域生态修复力度,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构建统一的长江水生生物信息平台,完善对水生生物及其生存条件指标的跟踪监测;创新开展护江宣传工作,呼吁广大群众广泛参与进来,共护一江绿、共治一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