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5月26日讯(通讯员 庞博 记者 徐洁)“报告现场指挥,我是红花街道停车办工作人员,我们巡查发现苏家桥路2号门前,一辆机动车违停在人行道上,影响行人通行,需协调交警部门进行清拖处理。”今天上午,一辆机动车违停在人行道上,红花街道停车办工作人员正通过无线对讲设备与街道指挥人员反馈路面情况,不一会儿,交警部门工作人员便来到现场对违停车辆进行了清拖。
近年来,南京南部新城区域进一步突出“门前三包”精细化管理,要求各区(园区)对“门前三包”责任单位进行“绿、黄、红”三级管理,根据街巷管理基础和商户情况,制定针对性的“绿、黄、红”标准,标准多样化、不搞一刀切,同时突出抓两头带中间,进行奖优罚劣,量化规范管理。记者从秦淮区城管局处获悉,秦淮区红花街道地处南部新城核心区,去年秦淮区以红花街道苏家桥路段作为试点,将“门前三包”、路长制及精细化管理实现“三个”全覆盖。通过推行“1+9”管理模式,由路长牵头,集城管执法、停车管理、环卫等9名工作人员于一体,定岗定位、各司其职。
据秦淮区红花街道城市管理部副部长李坤军介绍,秦淮区还将信息技术运用作为加强“门前三包”管理的重要手段,给执法人员配置2辆执法巡查电瓶车,配备无线对讲系统,街道指挥人员通过视频监控或其他渠道发现反馈问题,实时调度执法人员现场处置,紧急情况即时调度,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记者从现场获悉,南京市重点围绕补齐城市环卫短板、保障群众脚下安全、点亮城市街头巷尾、清理违规广告店招、整治乱张贴乱刻画、规范各类停车秩序等六个方面,开展市容环境整治专项活动。按照住建部干净、整洁、有序、安全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狠抓“门前三包”和路(街巷)长制度的落实,正是此次专项整治活动的有力抓手。下一步,将推进建立“市容管理动态监管系统”,将“门前三包”作为一个重要工作模块,逐步实现信息化数据采集、智能化监控管理、系统化联通互动,实现管理、监督、执法、考核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