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南京市江宁区不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发动广大党员干部下沉挂钩基层社区领取“民生菜单”,围绕物业服务、停车管理、居民就业、孩子放学等10大类民生问题,通过“党员群众结对帮带”、“服务对象需求摸底”、“为民服务满意测评”等方式,用心用情办好一批群众“急难愁盼”的实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破解“物业难”,办好实事促优居
“有问我来答、有事我来办、有难我来帮”。日前,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邵圣社区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在天地新城小区创新设立基层治理服务“点位长”工作站。该工作站由社区党委牵头,党组织、网格、警务室、业委会、物业等多方协同,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及时把居民的“急难愁盼”事解决在家门口,探索“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基层治理新模式,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天地新城小区建于1999年,居民约2万人,物业矛盾较为突出、小区治理难度大。为落实落细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工作,邵圣社区在小区内设立基层治理服务“点位长”工作站,全力谋求矛盾化解在基层,诉求问题吸附在小区。
基层治理服务“点位长”工作站站长由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担任,成员包括社区两委、物业、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城建大队、司法所等负责同志及专业律师。该工作站全面推行“345”工作法,即成立治安隐患排查组、环境设施整治组、居民服务接待组等3个工作组,建强城管、物管、网格员、志愿者等4支队伍,完善一套班子管全局、一把哨子聚合力、一个点位聚民意、一个渠道联民心、一套机制化矛盾等5个机制,努力将群众各类矛盾诉求化解在小、处置在先。“点位长”工作站将充分发挥社区党委牵头作用,推动党支部、网格、警务室、业委会、物业等各方面力量切实担负相关治理职能,实现“单打独斗”到“并肩作战”的转变,吹响共治自治的集结号。同时,从以往居民实现诉求的渠道及方式的单一保障,到一站式诉求服务的“多维保障”,努力实现“一个阵地、多方参与、协调治理”的小区治理新模式。
缓解“停车难”,办好实事促畅行
学党史,重实践,南京市江宁区城管部门努力将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果转化为服务百姓的实践。今年以来,该局在住宅小区、商业街区等重点区域规划新建公共停车位,持续聚力缓解群众“停车难”。
占地2586平方米的新亭东路停车场,共设置停车泊位61个,其中有12个机械立体车位,同时还配备了自助洗车设备。“我们经常到这边来办事,以前停车比较困难,停到路边经常违章。自从有了这个停车场,我们再也不用担心会被贴罚单了。”该停车场建成投用后,进一步满足了市民的停车需求,周边的停车秩序也焕然一新。
据了解,目前江宁区机动车保有量近53.1万辆,域外流动车辆15.9万辆,停车泊位66.9万个。停车难已成为城市发展新的挑战。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区城管部门列出了百姓呼声最集中的问题清单,以破解公共停车难为突破口,扎实推进公共停车场建设,逐步实现停车资源的合理匹配。“通过前期摸排,我们发现小区居民楼、包括学校附近停车泊位的缺口比较大,我们将利用周边的闲置地块,加大停车设备设施的建设。目前我们现在在建的公共停车场还有4处,后面我们还拟建8处,今年我们预计有8个公共停车场建成并投入使用。”江宁停车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党支部副书记张小平说。
在充分利用既有空间、储备用地、边角闲置地块,大力推进公共停车设施建设的同时,江宁区还将积极探索“城管牵头、停车产业公司参与”的融合管理模式, 建立智能信息化停车系统数据共享平台, 将所有备案的公共停车场全部纳入系统数据库, 打造停车产业的“智慧大脑”, 初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停车管理工作格局,着力提升城市停车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纾解“就业难”,办好实事促富民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一直以来,南京市江宁区人社局聚焦“六稳”、“六保”任务,集中力量扎实做好稳就业,全面落实保居民就业工作。去年,全区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250余场,为企业发放稳岗返还、以工代训、招工补贴、车费报销近2亿元,帮助70名陕西洛南员工返岗、74名新疆特克斯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154名处于劳动年龄段退捕渔民除3人因身体或智力残疾丧失劳动能力而退出劳动力市场外,已全部转产就业。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江宁区人社局继续将“稳保就业”作为工作主线,开展“8091(帮您就业)”系列活动,稳市场主体、保重点群体、扩就业渠道、提就业质量,加强就业“系统谋划”,增加就业“科技含量”,坚持就业与产业深度融合、创业与创新一同推进,探索“共享用工”模式,形成人岗适配、动态调节、量足质优的就业新格局。
帮解“接娃难”,办好实事促优教
“弹性离校”是江宁长期推行的一项教育便民服务。本学期,江宁区含一贯制学校小学部和民办学校在内,共有58所学校采取随时离校或按批次离校的方式组织放学,最迟到18:00放学,妥善解决了双职工家庭的孩子接送难题。
下午三点半,是江宁实验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放学时间,但是大部分孩子都选择在校参加课后服务社团活动。篆刻、剪纸、手账……学校共开设了70多个课后社团活动,涵盖美术、体育、科技等多个方面,报名学生占全校总人数的80%。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在区教育局的指导下,江宁实验小学在“弹性离校”期间,优化活动课程设置,发掘项目特色资源,将党史学习融入“课后社团”活动,教育引导青少年童心向党追寻英雄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2017年2月,江宁区启动实施“弹性离校”专项服务;2019年起,江宁区教育局在区内部分学校试点升级这项服务,新增“课后社团”活动。现在,有2万多名学生享受“弹性离校”服务。江宁区教育局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活动,在“弹性离校”服务中,采取优化活动课程设置、发掘项目特色资源、优化教师资源储备、加强与街道社区“四点半课堂"项目衔接等方式,进一步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更好地解决家长接孩子的后顾之忧。
化解“接种难”,办好实事促防疫
新冠疫苗接种是构筑防疫屏障的重要举措,南京市江宁区卫健委把疫苗接种工作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通过上门提供接种服务,切实提高接种的便利性和覆盖面,坚决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自新冠疫苗大规模接种工作启动以来,江宁区设立江宁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南京同仁医院及2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26个接种点,面向年龄在18周岁以上的健康成年人开放预约。考虑到区内高校及劳动密集型企业较多,江宁区卫健委组建了20支流动接种队伍,配备了统一设备,形成了日接种3万剂的服务能力。目前“移动接种小分队”已陆续深入到南京医科大学、三江学院等高校以及英华达、公交集团等企业进行接种。江宁区卫健委疾控科科长经正敏表示,现阶段上门接种群体以各大高校和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后期还将逐步深入社区,进一步方便百姓接种。